|
|
|
|
2022-09-16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无惧海外市场趋弱拖累 |
关注A股后市周期性交易机会 |
|
作者:
■李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21 |
|
|
|
|
|
|
截至9月15日收盘,A股市场再次呈现整体下行走势,市场是否能持续回暖的问题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核心。 近期,不光是指数走势低迷,两市个股也普遍下跌,题材概念表现不佳,锂电池、光伏、汽车,储能等题材跌幅靠前,券商股全线下跌。油气、航运、大飞机、免税等概念活跃,半导体股走势分化。 那么,多方利空博弈之下,A股市场是否能持续回暖?四季度A股独立行情是否可期?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市场整体跌幅有限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下跌更多受情绪影响,美欧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因此A股也受情绪影响承压向下。但整体跌幅有限,市场尚未涌现出明显的恐慌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时间2022年9月13日晚,美国公布8月CPI数据,虽然同比增速回落至8.3%,但是环比上涨0.1%,而核心CPI环比上涨0.6%,均超市场预期。拆分来看,租金价格上涨是核心通胀超出预期的主要因素。 在美国公布通胀数据后,美元指数从107.8涨至109.3,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3%上行至3.44%,道琼斯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分别下跌3.94%和5.16%。从市场表现来看,通胀超预期导致市场预期联储将进一步收紧流动性。 对于美国通胀数据超预期,招商基金指出,市场投资者基于7月见顶回落的通胀数据,此前对于8月数据有回落预期,在公布8月数据之前,美股市场有一定的反弹。但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对通胀数据回落的预期落空、对于美联储更激进鹰派加息预期急剧加强:此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9月21日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较大,CPI数据公布后市场已出现加息100个基点的预期。以上因素使美股市场投资者担忧美国经济将放缓,导致美股下跌幅度较大。 招商基金同时强调,对于港股而言,海外流动性仍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而国内经济处于复苏阶段,港股大概率呈现弱势震荡的走势。港股投资方面,需要警惕美股风险,以及欧洲潜在的债务危机未来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后市偏乐观 华夏基金表示,从短期来看,由于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错位,欧美进入激进加息周期,美债收益率、美元都有反弹的动力,造成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风险资产波动加大。 华夏基金认为,A股市场受此冲击有限,仍然维持后市偏乐观的观点。 首先,从宏观层面看,继523国常会出台稳增长33条之后,8月24日国常会推出稳增长19条,本次会议更加注重政策落地,华夏基金认为有利于提振未来1-2个月的信用和经济增长。其次,从微观盈利和流动性层面看,2季度单季全A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非金融同比增长0.2%,因此判断二季度是全年盈利底,且增速下降幅度略低预期,当前市场的剩余流动性环境好于预期。 在经济周期增长动能恢复、企业盈利呈现弱复苏、剩余流动性宽裕和风险偏好总体上企稳的背景下,华夏基金预计A股市场受美股波动的影响有限,大势继续保持震荡,结构性机会仍将反复活跃。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继续为成长股占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兼顾盈利韧性及估值优势的周期股交易机会也值得关注。 也有机构预测,当前市场出现高低切换迹象,从8月金融数据及汽车销售来看,均好于市场前期的预期,预计大盘价值在短期将延续弱修复态势,高估值板块短期或继续承压。 展望后市,德邦基金表示,在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的背景下,未来信贷水平如果出现明确回暖,市场也将开启新的机会。市场短期仍将震荡,市场的上涨空间将由国内基本面改善程度及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决定。 持续关注高成长性行业 对于近期市场而言,短期的潜在波动率可能出现提升,因此不少投资者对于短期避险需求更加看重。近期市场表现出对于短期强盈利能力的行业如煤炭、业绩改善确定性较强的火电和低估值高股息的个股等更高的关注度,也反映出上述偏好。 中欧基金表示,从行业角度排序,可持续优先关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转旺且信贷支援较为充裕的行业,尤其是中期具备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新基建领域,例如其中的能源基建、绿电和数字基建。此外,煤价大幅上涨对电力企业的冲击主要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今年起在长协落地和煤炭复产等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三季度火电企业亏损有望收窄。刺激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具备较强增长动能。经济若出现较强的企稳信号,对于经济表现较为敏感的可选消费行业后续有望浮现较好的表现机会。 星石投资总经理、高级基金经理汪晟则提醒投资者,从偏长期的角度来看,现在去追逐估值偏高类资产是比较危险的。在他看来,目前股市是非常分化的市场,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中低、甚至偏低的位置,尤其是大市值股票,偏价值类资产估值可能是处于历史最低水平的。而相对市值小、目前属于相对景气的偏成长性资产估值处于历史相对高位。 “均值回归是资本市场的万有引力,所以长期看估值高的将向下回归,估值低的要向上回归。在目前全球整体金融条件收紧、国内股市分化的环境下,我个人认为现在去追逐估值偏高类资产是比较危险的。反倒是可以在目前景气度相对低、长期看是优质资产,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板块中寻找一些中长期性价比很好的投资机会。”汪晟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