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9-1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商会牵线 村企唱戏 |
潍坊打造新乡村“青州模板” |
|
作者:
■孟凡林刘俊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59 |
|
|
|
|
|
|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青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党委引导、政府搭台、商会牵线、村企唱戏”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探索创新村企结对的有效做法,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截至2022年8月,青州市22家企业、23个村庄荣获潍坊市“万企兴万村”行动表彰,获评数量均居潍坊市各县市区首位。 “三力”推动走深走实 强化组织“推动力”。青州市制定出台《“万企兴万村”行动方案》,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观摩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提高对“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推进力度。 突出商会“示范力”。结合镇街商会换届和规范化建设,青州市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镇街商会工作体系,推动镇街商会会员企业实现结对共建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有3个镇街的村庄实现了结对全覆盖。 激发活动主体“内生力”。青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万企兴万村”行动列入全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青州市工商联执委会委员履职积分管理办法(试行)》作为考核工商联执委履职情况的重要项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作为对镇街商会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以有效机制倒逼工作落实。 创新“村企双兴”共同体 青州市结合农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企业发展需求、投资意向等,按照“企业自愿申请、镇街和商会审核、主管部门备案”流程,组织村企互选结对,最大限度实现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各方资源要素的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目前,青州市已有614家企业与464个村庄签订结对协议。 据了解,村企结对后,主管部门在信息资源、政策帮扶、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实施企业董事会(党组织)、村委会(党支部)共联共建,选派律师执委担任法律顾问,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提供指导帮助。 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366家,其中,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02家,市南小王晟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鲁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此外,通过建立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企业党支部书记,商会会长、商会党支部书记共同推进工作的机制,推动形成村企共建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乡村兴、企业兴,村级党组织强、民营企业党建强”的双赢成果。各企业积极投身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事业建设,潍坊市光彩会理事单位尧王集团、华邦集团累计为农村地区建设发展捐款捐物超过2亿元;47个工商资本下乡重点项目流转土地8万余亩,流转户数近1.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 以产业兴旺促全面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源头、是核心、是纽带,是乡村形成自我造血能力的关键所在。 青州市结合村企优势,把企业发展战略融入地方发展战略,把产业规划融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资源配置优化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山东省山水康旅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注重在深度融入中聚力,在发展融合中发力,2021年收入2.81亿元,核心区就业280人,辐射带动间接就业8000多人,拉动周边11个村庄和产业扩大就业规模,带动万余人致富。 青州市创新打造“一镇一号、一村一品”数商兴农模式,加快构建普惠共享、线上线下融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带动全市农特产品从“种得好”到“卖得好”,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力。依托八喜文化旅游集团打造专属直播间21个、直播团队30余个,2021年直播带货农产品销售3600万元,联动乡村旅游、精品民宿、休闲采摘、文化创意等产业,实现产值5亿余元。 此外,注重发挥特色产业园区集聚效应。青州市统筹规划区域功能定位,打造以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为龙头的书画产业园,振兴中医药产业的大健康产业园,集聚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公铁物流、瑞铭物流为龙头的大物流园区,推进各大园区带动片区经济全链条、集群化发展。 目前,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正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搭建书画艺人培训平台、企业画廊就业平台、采风基地带动平台、乡村旅游增收平台,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及产业发展,年交易额达120亿元。 提升“万企兴万村”发展质效 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资源要素是基础,优质服务是保障。青州市创新政策支持,引流“金融活水”。 据了解,青州市聚焦破解贷款难问题,对“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企业按照利率“一事一议”原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已累计为乡村振兴战略授信过百亿元,有效解决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加强人才引育,增强“智慧动力”。从科研专家、龙头企业负责人、镇村种植大户中选派科技特派员,建立市、镇、村三级特派员队伍,通过现场讲解、指导服务、示范推广、集中培训等方式,培养乡村技术人员200余名,有效提高“自我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优化土地配置,拓展发展空间,做好土地文章。青州市清理闲置资产资源问题8000余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226.3万元。郝家村通过建设幸福院,腾出土地建设花卉项目,每年人均纯收入达3.5万元。强化联系包靠,提供“保姆服务”。加强对支农企业关心支持,安排576名服务企业专员进行“一对一”包靠,选聘50名“亲清联络员”,拓宽政商沟通渠道,依托“潍企通”等平台,为“万企兴万村”配资源、补短板、赋动能、送服务,带动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