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9-13
2022-09-13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支部带企业进村增产 党员带群众发展增收 群众带土地入股增效

云南姚安福光村的“蝶变”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03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光禄镇福光村今年被姚安县评为“产业发展红旗村”,这一称号凝聚着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努力。
    福光村曾是一个党组织凝聚力不强、经济发展落后的后进村。近年来,在姚安县工商联的挂包帮扶下,福光村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推行“三带三增”模式,即支部带企业进村增产、党员带群众发展增收、群众带土地入股增效,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群众持续增收致富,成功实现由“后进村”变“先进村”的华丽蝶变。
    支部带企业进村增产
    福光村全村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968户3641人。全村人均耕地0.9亩,以花卉、蔬菜、烤烟、务工收入为主。“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福光村在县工商联的努力助推下,由村党支部牵头,通过招商引进云南晟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众诚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华冠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姚安县宏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鲜叶花卉有限公司、云南逸荣园艺有限公司6家花卉企业入驻。
    依托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撑、市场营销、风险防范等优势,福光村发展花卉产业600亩,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方式,花卉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等大中城市,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壮大,增加产业产值。
    党员带群众发展增收
    福光村通过党员领办合作社或带头加入合作社的方式,于2018年成立福鑫鲜切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在实践中,该村鼓励群众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再引进花卉企业运作,不断壮大花卉产业。截至目前,该村花卉产值达1.2亿元,80%以上的群众搭上花卉产业这趟经济发展快车。通过打“花卉牌”“绿色牌”“生态牌”,福光村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增收。
    群众带土地入股增效
    在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福光村广泛动员群众把分散零碎、经营效益低的土地入股合作社,有劳力、有技术的群众可向合作社“反租倒包”。
    具体操作即由合作社全方位指导开展自主生产经营创业,无劳力、无技术的群众可把土地直接托管给合作社或企业代为管理经营收取租金,村集体通过整合集体资源入股合作社提取一定的集体经济收入,充分盘活闲置、低效资源,提升资源资产效益。
    “如今,该村围绕花卉产业发展,把土地流转及大棚资产租赁收益金的60%拿出来,作为乡村公益性岗位基金。”姚安县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具体做法是,把该村27户原建档立卡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纳入合作社作为社员。一部分作为“乡村公益性岗位环境卫生保洁员”,分布在全村11个村民小组,对组内的环境卫生、乡村道路、河道进行日常管护保洁。另一部分则吸收到云南众诚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华冠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姚安县宏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花卉种植龙头企业,从事花卉种植务工。合作社、企业按月考核出勤及工作实绩,发放务工工资。余下40%作为合作社支付土地租赁资金和村集体经济积累资金。由此实现公司绑合作社及困难群众的“两绑”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公司获利、合作社有积累、困难户致富有发展的三方共赢目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