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9-06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甘肃榆中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
|
作者:
■王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69 |
|
|
|
|
|
|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立足当地区位优势,聚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活力逐步显现,宜居宜业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高原夏菜”成就亿元产业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1400米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是蔬菜的优势产区。多年来,榆中县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打响了“高原夏菜”品牌。2022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6.6万亩,预计产值21亿元,已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 来自广东的客商黄真喜,在榆中县从事蔬菜交易已有7年,见证了当地蔬菜产业的巨变。 “现在是蔬菜产销旺季,企业每日在榆中县采购的莴笋、西芹等蔬菜超过70吨。”黄真喜一边剥着莴笋的叶子,一边向记者介绍。 品牌响亮,来之不易。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滕辉介绍,近年来,榆中县聚焦“高原夏菜”优势产业,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种示范推广、标准化基地建设等多种方式为“高原夏菜”品牌提质升级,生产的蔬菜还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现在蔬菜种植区海拔从1480米逐步提升至2800米,全县有6万多农户种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蔬菜产业。”滕辉说。 探索城乡融合 共筑美好生活 在榆中县,无人不晓李家庄村。这座位于榆中县城郊的昔日“土村”,如今变成集现代农业园区、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村民陈吉宝说,2019年以来村民先后搬至县城的安置小区,村里还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将村民部分耕地和宅基地折价入股,耕地按照每亩年流转费1000元流转给村集体,宅基地每户按0.4亩折价入股李家庄乡村旅游合作社,年底分红。 “这样一来,村民增收由过去单一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增加了资产性收入、入股分红收入等多种形式。”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建文说,2021年李家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较2018年增加近4000元。 近年来,榆中县聚焦农村“三变”改革、乡村旅游发展,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累计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打造老家·浪街、素朴·李家庄等多个乡村文旅项目,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等方式不断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不仅如此,城镇居民生活环境也在进一步完善。2020年以来,榆中县对城区106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不仅改善提升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还增加了绿化带、停车位、垃圾分类投放点等生活设施。(据新华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