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8-3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搭桥筑巢推进“万企兴万村” |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工商联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企业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通讯员程漠山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17 |
|
|
|
|
|
|
黑龙江省鸡西市城子河区工商联依托近郊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企业,发展村域特色经济,为创业者筑巢搭桥,为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创造良好环境。 搭建企业合作发展之桥 城子河区永红朝鲜族村位于穆棱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上,耕地质量好、积温高、灌溉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是水稻种植黄金地域。但随着劳务输出、人口减少,村里的上千亩稻田地闲置下来。 城子河区工商联会员企业家郎林霖找到工商联,希望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合作。区工商联多次出面与该村协调洽谈,出主意、搞论证、定方案。最终,郎林霖与该村以土地流转方式整体承包全村土地,组建鸡西市阿里郎家庭农场,选用国家一级米稻花香2号及早熟稻花香品种,生产出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口感好、味道香的“郎仕稻香”生态蟹稻米,并获得“绿色食品”证书,热销北京、青岛、四川、广州等地,打造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在阿里郎家庭农场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新上稻米加工厂项目。区工商联在朝鲜族村丰安村调研时了解到,“雪舞稻花”家庭农场有一个稻米加工厂,具有一定生产能力,但加工量少,时开时停。于是,区工商联有关领导为双方穿针引线,促成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改造加工设备,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合作发展的格局。 筑起创业就业之巢 城子河区工商联把大学生创业就业与企业兴村结合起来,让乡村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舞台。 郎氏稻香家庭农场有16栋水稻育秧棚,这些育秧棚的二次利用恰好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巢”。于是,城子河区工商联一方面取得育秧棚经营主体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理解和支持,维护好设备设施,精心筑巢;另一方面在参与创业就业的大学生中开展思想动员,激发他们的“双创”积极性。在校大学生王茂伟站了出来,投资7万多元,将其规划建设成一处农特产品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基地建成后,城子河区工商联并没有撒手不管,而是扶上马送一程,帮助组建了黑龙江省鸡西市茂伟农特产品有限公司,引导王茂伟和他的伙伴们边学边干。这一干就干出了成果。企业先后繁育出无公害紫灵芝1000株、猴头菇1000株、榆黄菇500株,新上了椴树木耳、果蔬、水稻旱作项目,还参与建设了朝鲜小民宿乡村游景区建设。大学生们生产的紫灵芝、猴头菇、木耳等绿色食用菌产品走向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广西玉林等地的贸易市场。 最近,王茂伟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被初选为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工业学院大学生见习基地。 引来盘活资产资源之凤 城子河区工商联把“万企兴万村”行动与全市“金鸡归巢”行动深入结合,引导“青野”窖缸酸菜绿色食品企业盘活区里的地下人防设施,提升当地大白菜的产业附加值。 区工商联在与企业家座谈时了解到,会员企业家于春阳正在寻找加工东北传统老酸菜的设施和场地资源。 城子河区花园山有许多战备年代的防空洞闲置,这些防空洞冬暖夏凉,恒温恒湿,便于长期存储,简单维护即可使用,且临近新阳、正阳、向阳、城子河、城西和鸡冠区西郊乡等近郊农村,这些区域有大白菜种植传统,原料充足。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城子河区工商联立即安排专人负责,提供“保姆式”服务,助推项目很快成功落地。 随后,区工商联又帮助于春阳依托黑土地,根植农村农户,打造市场连公司、公司加农户、农户建基地、基地产原料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东北传统腌渍生产工艺生产绿色食品,带动农民致富增收。于春阳先后投资300余万元抓基础建设,一方面指导农民订单式种植优质大蒜和大白菜,一方面利用地下人防设施建设规模化大缸腌渍酸菜生产车间,采用手工工艺生产清脆可口、酸味正宗、营养丰富的“青野”窖缸酸菜绿色食品。2021年,产量达到100余万斤。2022年,产量可突破150万斤,带动周边农民增收100多万元。 搭建线上线下营销渠道之网 城子河区工商联与鸡西市总工会和创业就业部门协调,找场地,建平台,大力支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公司构建线上线下营销网络。依托鸡西市总工会双创中心建立的营销团队,自行运营淘宝店铺、拼多多店铺和微信小程序店铺,与省内外多名主播合作销售产品,每月销往全国各地的产品快递达4000余件。 城子河区永丰丰安朝鲜族特色村寨由于缺乏经营管理,一直没有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城子河区工商联经过多次调研,积极推介,穿针引线,协调洽谈,最终,促成一个投资300万元、占地800平方米的朝棠朝鲜族民族风美食项目于2021年5月入驻丰安朝鲜族特色村寨。目前,一个集朝鲜族歌舞表演、风味特色饮食、民族住宿于一体的民族风情园区已经打造完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