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8-25
2022-08-25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关村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21
    记者日前从2022中关村论坛“展现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成效活动”中获悉,中关村连续5年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2.5万家,“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不断涌现,“从1到N”的科技成果加速落地,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再提速。
    在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的过程中,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多家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企业等创新主体,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
    位于金隅智造工场的中科智汇工场是一家提供战略研究、科技金融、集中展示、成果转化、孵化加速、产业聚集等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科学家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在陈列有百余项创新技术的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厅,技术经理人郭春元告诉记者。
    郭春元介绍,以往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落地大约需要5年时间,而在这里,从一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实验室走出的研究团队,到成立一家从事脑科学研究、脑部疾病治疗仪器研发的公司,再到工业样机完成并拿到二类医疗证、部分产品送往医院试用、取得更新技术突破……只用不到两年时间。
    “我们为企业配置了技术经理人,与团队共同确定研发和首款产品设计方向,协调与之匹配的三甲医院相关科室达成产品试用需求。此外还辅助企业梳理股权架构、引入融资、寻找产业合作方。”中科智汇工场副总经理田峥介绍,经过近两年孵化,中科知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由一家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的团队,成长为一家在脑科学细分领域具有高端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进入良性发展期。
    加快建设全球领先水平“生命谷”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高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打造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爆发点”。目前该园区已聚集创新型医药企业590余家、高端人才223人。
    北京昌平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颖介绍,园区为加快实现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引入专业孵化器提供“拎包入住”的实验室、车间设备,提供专业经验和团队配置等服务,帮助科学家及其早期创业团队完成“0到1”的加速。人才团队方面,注重“科学家+企业家”团队的打造,帮助打造复合型的创业公司。
    过去,建设研发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搭建运营团队、招兵买马、对接产业资源等是组建一家新药研发企业必不可少的复杂步骤,如今得到大大简化。今年1月,清华大学成果转化企业、重点瞄准渐冻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神济昌华团队,直接“拎包入住”飞镖加速器,在建实验室、购置设备等环节节省了数月时间,全力投入科研。
    中关村大力推动原始创新,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创新生态雨林日渐茂盛。数据显示,中关村连续5年每年新设立科技型企业2.5万家,已诞生上市公司466家,拥有独角兽企业102家,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近500家,支持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概念验证中心等各类共性技术平台超过1000个,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社会组织近600家。(据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