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8-1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以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全球化发展 |
|
作者:
■王辉耀苗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01 |
|
|
|
|
|
|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曾说过:“很少有人、团体或政府反对全球化本身,他们反对的是全球化带来的悬殊差异。”全球化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就注定了它的发展不会是线性的,而是时而前进、时而徘徊甚至倒退。在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经济增长,前所未有地使不同国家产生利益交织,各个国家在这个相互联通的网络里形成了更深的相互依赖和更多的共同利益。虽然今天的全球化遭遇了挫折,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其发展框架有所改变,但我们相信,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全球化时代也不会终结,经过自我修复与调整,全球化将再次回归正确的轨道。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以及由此形成的发展经验,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可以说中国在21世纪最大的发展机遇就是经济全球化。因此,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从2008年中美通过G20(二十国集团)加强合作,力挽狂澜开始,中国已经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和追随者逐步转变为全球化的反哺者。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都是中国为推动全球化发展而作出的积极尝试,显示出中国正在努力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 其实不仅是中国,很多国家都认识到了,全球化的继续前行需要新动力、新思路、新模式,并纷纷开始探索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的新路径。从全球化顺利推进的角度看,各国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解决全球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社会的公正、公平,缩小富人与穷人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 2008年,我们创办了全球化智库(CCG),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全球化智库(CCG)成立的这些年,我们潜心研究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汇聚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洞见与思考;连续多年举办多个智库活动,这些活动陆续成为品牌,搭建起政商学各界沟通的桥梁,推动全球化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在凝聚社会共识、中国参与及推动全球化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近几年间,我们亲眼见证了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硝烟弥漫全球,全球科技、移民、人文交流等方面障碍重重;英国完成了让全球震动的“脱欧”,欧盟区域一体化努力遭遇重大挫折;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世界正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些质疑甚至否定全球化的声音在不停地鞭策着我们反思与剖析全球化,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中寻求推动全球化走向更加包容和公平的发展之路。 作为2022年首个“黑天鹅”事件,俄乌危机爆发更是被广泛视为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美国前任驻华公使、尼克松访华的美方代表团首席翻译傅立民认为,我们正在见证后冷战时期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过去,以及其他世界秩序的历史性转变。此外,面对世界分裂和对抗明显加强,一些西方人士评论认为21世纪一二十年代看起来很像20世纪30年代,而关于俄乌危机是否终结全球化、是否为新冷战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开端等也被广泛讨论。 我们即将付梓的《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全书共分为十章,其中,第一章总领全书,涵盖了本书各个章节的主要观点。第二章关于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基于大量的文献梳理,我们提出从技术与人本两个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尝试给出全球化的定义,并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的特征。第三章主要总结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我们国家正逐渐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从第四章开始,我们尝试探索一条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提出了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我们深知,要实现全球化探索与创新,其时间长度和跨度必然是前所未有的,需要我们和国际上多层面参与方付出更多的努力。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不断变化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学习和研究。中国的发展壮大将使中国的国际行为深刻地影响全球化的未来。随着世界对中国期待的不断上升,中国的智慧与方案将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面对全球化不可避免的波折与起伏,我们需要同其他国家尽可能多地去寻找利益共同点,以合作共赢的理念追求更多、更广、更深的合作,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推动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公平、多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 (本文系该书序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辑所拟) 王辉耀苗绿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