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8-18
2022-08-1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关于推动商协会党建工作的思考

作者: ■贾银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52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已达4457.5余万户,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民营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商会组织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各级党委、两新组织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在工商联所属商协会组织中,由省级工商联直属商会党委的领导和组织推动下,商会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水平不断提升,党组织建设对商会组织和企业发展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笔者2012年8月起担任黑龙江省河南商会党委书记,商会党委先后被省、市、区委组织部、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党组织,2021年被全国工商联确定为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通过日常联系走访、联谊座谈等方式,笔者对黑龙江省工商联所属部分商会党建工作开展调研,结合黑龙江省河南商会党建工作实践,得出推动工商联所属商协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些思考。
    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民营企业党建日常工作由两新组织党工委按照属地原则直接管理。商协会组织对自身党建工作职能还不明确,在专业党务工作人员配备、党建经费支持上没有明确保障。商协会党组织与会员企业党组织关系还没有捋顺,对党员教育管理的范围没有明晰的界限。
    受商协会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者经验不足、缺乏非公经济党建规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商协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为党建而党建、党的活动开展不规范、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有的商协会忽视党员教育及组织功能开发,组织作用不明显,组织生活形式化、娱乐化。
    商协会组成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企业家或者社会聘用人员,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缺乏党建工作经验。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受聘于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的管理规定趋于严格,党建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建立,商协会组织党建人才严重缺乏。
    随着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商协会组织改革不断深化,商协会会员组织规模逐渐壮大,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对会员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以及党员信息掌握不全面,支持和推动会员企业党建“两个覆盖”还有一些差距。
    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商协会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鼓励支持成立工商联直属商会党委。各级党委两新组织党工委坚持党组织关系属地化管理,鼓励支持本级工商联成立直属商会党组织,明确工商联参与非公经济党建的方式,配备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承担直属商会党委日常具体工作,通过工商联直属商会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为非公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积累经验,蹚出新路,提供示范。
    强化党务工作人才支撑。将商协会党建人才培养纳入各级党建工作规划,立足民营经济党建工作需要,培养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特点的党建工作队伍。在严格组织审查程序,明确工作规范的前提下,鼓励支持熟悉党务工作的公职人员或者离退休人员到商会或民营企业从事党务工作。
    鼓励和支持商协会和党政机关党建岗位相互挂职锻炼,双向培养锻炼非公党建工作人才。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根据商企高度分散的特点,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网群,把支部建在网上,把党员连在线上,引导党员在群中看、线上学,确保党建工作不断线,标准不降低。每年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在加强和支持商协会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上给予一定经费保障。
    加强商协会党建工作制度化建设。综合商协会特点和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规定,制定符合商协会实际的党建工作制度,明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党务与会务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党建与企建相结合的形式落实党的活动,既避免商协会党建工作“行政化”“机关化”,又避免党建活动形式化娱乐化倾向,确保商协会党建工作的政治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作者系黑龙江省河南商会党委书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