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8-09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中国乡村振兴50人论坛聚焦涉农金融 |
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资金来源保障和金融系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
作者:
【记者朱晓萌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13 |
|
|
|
|
|
|
日前,由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中国乡村振兴50人论坛联合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主办的“涉农金融投入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会议在北京举办。 据悉,会议结合《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围绕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资金来源保障和金融系统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2022年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任务紧、工作重、压力大。”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赵华林指出,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在于资金支持,而仅靠财政资金和企业资本金,既不可能支撑起宏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也无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推进项目开展。2022年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完美收官,将来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开展,涉农金融都是关键。 “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是涉农金融的根本遵循,涉农金融要贯彻中央新的发展理念和各项金融的工作部署,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尹成杰在发言中表示,涉农金融投入强弱项、补短板、强基础的重点在于要积极地服务支持乡村振兴中,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要大力服务和支持乡村建设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补短板、强基础,要牢牢的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要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而且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张天佐指出,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主要原因存在于金融政策、法规制度、信贷投放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金融支农政策,需要通过市场的机制和方法,寻找新的商业模式,解决现实问题,最后实现社会各方的多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