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8-03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
智慧育种正走产业化之路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88 |
|
|
|
|
|
|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如何将生物育种与信息技术结合,使智慧育种更好地成就种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数字化畜禽育种实现产业化 羊、生猪、肉鸡、奶牛等畜禽育种,都构成未来育种创新的主攻方向,而智能科技的融入,则加速自主育种的进程。记者日前在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看到,25台饲料转化率测试设备整齐排列,这些物联网设备可以对羊进行身份识别,还可以跟踪和收集羊的进食数据,年测定量可达2000只左右。 奥群牧业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场长卢小芳表示,准确地记录羊的采食量,采食时间,采食次数,体重,这样可以把羊的饲料转化效率准确地测定出来。这些数据对于对羊群进行筛选,选出吃得少、长得快的羊,提供一个根本性的基础。肉羊活体CT测定系统,可以通过活体肉羊CT扫描的方式,获得肉羊胴体中脂肪、肌肉和骨骼的重量,羊腿形状等各项数据,在信息化选育流程的基础上,实现了肉羊生产性能测定的数字化,为肉羊育种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肉羊品种胴体重等生产性能低于国外优良品种,新一轮全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自2021年实施,为期15年。 全国畜牧总站站长王宗礼表示,广泛应用最新的育种技术,提升现有品种生产性能,培育一批新品种、新品系,主导品种综合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到2035年主要肉羊品种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20%和15%以上, 记者了解到,2020年,国家肉羊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滨海新区成立。据悉,联盟由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校、新型研发机构组建而成。 成立联盟旨在搭建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合力推动全国的肉羊育种科技创新,重点建立肉羊联合育种创新实体,优化提升肉羊生产性能测定平台,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新品种(品系)。通过参股联合体、技术推广联合体、繁育体系联合体紧密结合,形成以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肉羊商业化育种体系。力争5至10年内,打造国际一流水平肉羊商业化育种技术平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羊企业。 科技发展带来新机遇 生物育种是生物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在尊重科学、严格监管、依法依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生物育种等领域产业化应用,保障粮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着力提升良种培育、生产加工、推广应用等能力,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聚焦6大任务,实施6项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 行动计划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了智慧农业示范建设专项行动的6项重点任务。开展农作物品种脱氧核糖核酸身份鉴定,形成以品种身份证数据为核心的种子质量监管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目前,全球种业发展进入空前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期,作物育种正迎来以基因编辑、新一代测序等新型生物技术,与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融合的“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化时代。 他说,智慧育种是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预计在未来10年至20年,智慧育种发展快慢势必成为种业核心价值和竞争力的关键,由传统育种到分子育种再到智慧育种,育种的“科学”成分含量越来越多。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推动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国种业面临跨国公司垄断、产业对外依存度高的局面,给作物育种带来新挑战,育种科技亟需革命性改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