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8-03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成长行业估值需谨慎 |
|
作者:
【记者李涛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49 |
|
|
|
|
|
|
近期,开启的反弹行情,目前基本已告一段落,接下来可能依然是成长股存在结构性机会,但成长股内部也会出现分化。 申万菱信基金权益投资部的负责人付娟认为:“判断是否高估或低估是很复杂的,不能用多少倍来准确描述。去年下半年以来,估值波动非常大,好像突然失去了估值的锚。原因是除了受到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背后还有一些产业逻辑变化。类似这种事情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行业也发生过。一个新产品,它的渗透率从0提升到20%,再从20%提升到50%,这两个阶段的估值体系是不一样的。新能源车目前处于渗透率刚过20%这个阶段。目前与新能源业务有关的公司太多了,估值一定会被摊薄,只有那些能够不断提升经营力的公司才能提升估值。” 针对后期市场,付娟提出:目前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一是主力赛道,以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为代表的高端制造,这是非常大的产业变革浪潮,其中有很多值得看好的细分方向,但要尽量回避存在结构性泡沫的标的。二是一些可能会复苏的板块,如消费电子、以数据安全为代表的计算机板块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