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7-29
2022-07-29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伊泰集团:把党支部建在车间建在矿山

作者: ■马宇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24
    
    从创立之初只有5万元开办经费的乡镇企业到如今以煤炭生产、运输、贸易为基础,集铁路、煤化工为一体,房地产开发、生态修复及有机农业等非煤产业为互补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再到迈入资产、税费超千亿元现代化能源企业的新征程,内蒙古伊泰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公司战胜风险,应对挑战、健康持久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
    将红色基因植入公司发展。自1988年创业至今,伊泰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在发展中的各个时期,始终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规划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深化管理改革,不断优化理论创新和升级实践路径,从企业创立之初4名党员成立党组织,发展到今天,伊泰集团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64个党支部,2090名党员。
    以“四个不变”引领企业发展。2001年,伊泰集团党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四个不变”的办企原则,即“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高举党的旗帜,做到对党忠诚,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守住、守好法律底线;“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伊泰始终不改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的宗旨,团结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出贡献的思想不变”,伊泰人报效国家、造福社会的志向不变。“四个不变”办企原则成为了全体伊泰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正确前行的有力保障。
    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伊泰集团坚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建成“党委、董事会交叉任职”的复合型领导体制,所有事关公司发展战略的重大事项先经党委会研究讨论后,再按公司章程进行决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效贯彻。建立党建发展“五权”体系,使党组织在战略发展层面“有决策权”、在生产经营层面“有话语权”、在反腐倡廉层面“有监督权”、在组织建设层面“有考核权”、在人员经费层面“有优先权”,全面夯实党建引领发展的制度保证。
特色党建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石”
    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伊泰集团按照抓长、抓常、抓实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行“四型党组织”工程,打造“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和谐型”党组织,着力构建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按照党建阵地建设“六有”标准,从集团公司党委到基层党组织建立了68个标准化党建阵地,实现了活动阵地全覆盖,党建阵地已成为公司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平台。
    聚焦生产经营,打造党建品牌。为扎实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伊泰集团把支部建在车间、建在矿山,坚持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高高飘扬。持续深化“党建+”工作模式,围绕安全生产等创建一系列党建品牌;成立党员带头的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和模范班组服务生产经营,推行党员挂牌上岗等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推动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互动“共赢”,实现“一单位一典型、一支部一亮点”,形成“一部一品”的党建品牌格局,全方位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以党建为抓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参与决战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煤炭保供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伊泰集团突出“党建引领”思维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支部推动、党员带动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愿景与生产经营成果及工作目标任务的“双丰收”。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1年,投入物资及资金7544万元,用于27个村镇的长效帮扶和振兴,受益人数达2502人。成立34年来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超过20亿元。
    全力以赴抗疫抢险。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累计支持资金和物资超过1亿元。2020年被全国工商联授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积极完成保供任务。2021年以来,面对疫情多地散发、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电煤供应一度紧张等多重挑战,集团积极完成煤炭稳产保供任务,落实“六保”“六稳”任务作出贡献。
    伊泰集团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煤炭资源绿色高效开采,矿井采区回采率达80%以上;推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转化,煤化工项目已连续10年“安稳长满优”运行;打通化工浓盐水、矿井水处置环保瓶颈;以治沙造林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累计完成4亿元投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