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22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做中国好药,走向世界 |
探索华森制药的发展秘籍 |
作者:
■欧阳仕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470 |
|
|
|
|
|
|
开栏的话 高质量发展是民营企业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国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迸发创新活力。华森制药等一批民营企业,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始终坚持走科技创新、智能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道路,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一批新发展理念下发展壮大的企业为推动产业链再造、价值链提升,在科技领域作出了民营经济贡献。本报开设“盛赞新成就喜迎二十大·高质量发展”专栏,选取部分典型民营企业进行报道,以飨读者。 重庆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医药制造业二级节点由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森制药”)建设,这既是衔接国家顶级节点和企业的重要枢纽,也是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环节。 华森制药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创立至今,先后荣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就业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健康中国品质奖、中国专利奖、2019年度中国非处方药企业百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医药行业标杆企业等荣誉。 坚守初心 “四无”到“上市”的跨越 1995年,时任泸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的游洪涛主刀为一个小女孩做截肢手术,因女孩家庭无法负担进口药费用,为保住性命,必须从髋关节部位将整个坏死的右下肢切除。华森制药党委书记、董事长游洪涛想起自己创业的初衷,就是做老百姓吃得起的好药,兴民族医药。 上世纪90年代,游洪涛到重庆荣昌创办了华森制药,面临创业初期的“无产品、无厂房、无市场、无人才”境地,并没有放弃,依然坚守做中国好药的初心。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森制药从一家“无产品、无厂房、无市场、无人才”的四无企业,发展成为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 作为华森制药的掌舵人,游洪涛一直告诉自己,不做保健品,市面上已经泛滥的药不做。企业要做的是患者需要的、买得起的好药。 创新驱动 在国际赛道实现“加速度” 创新是企业发展第一动力,华森制药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的发展战略。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推进创新药研发战略落地,专注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与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推进差异化研发管线,并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药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经拥有4个自主研发的肿瘤类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华森制药先后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打造创新药研发平台,开发肿瘤、免疫1类创新药物;与中科计算技术西部研究院、哲源科技三方合作,计划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智能超算技术,基于生物样本库、医学影像图像、基因组学大数据等生命信息科学相关的大数据集等的研究与应用基础上,三方共同开展筛选新肿瘤药物靶标等工作,通过人工智能优势提高新药研发能力,通过“内外”结合发力,强化自身创新药研发能力,加快实现创新药进程。 在仿制药、中成药方面,华森制药践行“生产成本优、研发速度快、技术壁垒高”的研发策略,已布局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等领域,通过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建立了“原料药工程转化研究平台、工业药剂学处方设计与工艺放大研究平台和CMC(化学与质量控制)及杂质定量分析研究平台”等技术平台,且公司在共性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成立华森制药检测中心,是重庆市首家通过CNAS认证的制药企业,实现重庆药企CNAS认证零突破。 智能制造 深化智慧工厂建设 随着新基建国家战略的不断深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制药行业已成为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和概念运用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领域之一,智能制造技术赋能药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助力药企实现稳产超产。 聚焦国际化、智能化,华森制药建成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一体的国际一流药品生产平台,拥有片剂、软胶囊剂、冻干粉针剂、原料药合成和中药前处理及提取等22条生产线,建有全自动智能中药提取生产线和现代化仓储物流中心等,全面实行MES、BMS、EMS、SCADA、DCS等人工智能系统,正通过美国FDA认证,拟打造国际化药品CDMO生产平台。先后被授予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工信部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企业,重庆市十大5G+工业互联网先导示范企业等称号。 同时,此基地正在建设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医药制造业二级节点,这既是衔接国家顶级节点和企业的重要枢纽,也是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环节,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可支撑实现全产业链、全领域的广发互联,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此基地建成后,此二级节点将成为标识解析示范应用典型,填补目前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医药制造行业的二级节点空缺,共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智慧工厂”是推动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智能制造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华森制药以第五期新建GMP生产基地为基准点,为公司智能化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助力跨上现代化制药智能发展的快车道。 专业学术 用初心做中国好药 华森制药恪守“责任心、生命力”的企业理念,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目标,专注于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片剂、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散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化学原料药、中药提取等22条生产线,共取得药品批准文号70个,其中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品规19个,入选《国家医保目录》的品规51个,拥有美国ANDA权益产品1个。 其中,华森制药根据《景岳全书》中的经典名方“痛泻要方”,自主研发了痛泻宁颗粒。该产品为中药1.1类创新药、国家“火炬计划”、“863计划”科技成果,入选《中国药典》、《国家医保目录》、荣获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一等奖,是唯一纳入《2020年中国IBS诊疗专家共识》的中成药品种,对消化细分领域影响重大。 华森制药坚持专业的学术推广,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传达领先、准确、最新的信息和服务。目前学术网络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同时,在美国设立了华森制药(美国)有限公司(PharscinUS Inc.),为公司在欧美创新药前沿寻找合作目标提供助力。 特医食品 开启大健康领域 通过市场需求,凭借药企软、硬件优势,华森制药抓住机遇切入特医食品赛道,以此布局大健康产业领域。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特医食品生产线、培养具备特医食品研发、分析、注册及生产能力的团队,有望建成川渝地区首个特医食品生产基地。 华森制药与尚医科技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就基于“术康优加流质饮食水晶版”合作研发相应特医食品并商业化签署了《产品授权协议》,就基于“术康优加流质饮食短肽版”合作研发相应特医食品并商业化签署了《产品授权协议》。华森制药将获得尚医科技现有的或未来拟开发的消化道领域、妇幼领域和减重、降脂领域的特医食品独家合作权。 勇担重责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勇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活动。游洪涛时常讲,华森制药时刻胸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不仅关心企业的发展及员工的生活,更对社会富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解决就业方面,华森制药已先后安置下岗职工、三峡库区移民和沿海返乡职工460余人。在重庆遭遇“非典”、大旱期间、5·12汶川大地震、雅安地震事件和其他公益活动中,向相关机构捐款、捐物数百万元。为此,社会各界对华森制药好评如潮,先后获评全国就业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重庆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扶贫助推,共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华森制药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心·生命力”的企业理念,多层次、多渠道参与“光彩行动”“万企帮万村”等精准扶贫行动,累计捐款捐物、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先后以“产业扶贫”的形式,在重庆万州、云阳、荣昌等多个区县以“公司+农户”形式种植中药材白芷3000余亩,带动当地贫困户1000余户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为乡村振兴战贡献了重要力量,获得了“脱贫攻坚·博爱募捐——爱心单位”“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多个荣誉。 心怀“做中国好药,走向世界”的华森梦,华森制药争做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的力量。 (图)华森制药创新药实验室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