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7-20
2022-07-20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秭归经验”助三峡移民致富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58
    近年来,秭归三峡库区移民已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这完全得益于12年来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的持续扶持,秭归县成功探索出了三峡工程移民安稳致富的“秭归经验”。
    “去年收入净利润20多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很安逸。在家里,通过一根网线,一部手机就可以把脐橙卖到全中国,太省事了!”今年54岁的秭归县屈原镇西陵峡村村民郑胜英和丈夫一起经营家里十几亩地,一年里伦晚脐橙、红肉脐橙等优质品种轮季收成。
    在“中国脐橙之乡”秭归,像郑胜英这样的农特产品种植家庭有几千户,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湖北省同期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2021年12月22日,我们在北京发布了宜昌秭归脐橙系列价格指数暨秭归优质果标准。”秭归县县委书记杨勇介绍说,“如今,我们做到了及时精确反映脐橙市场价格,促进脐橙产业标准化建设,打造中国脐橙的风向标和流通的晴雨表,秭归县一跃成为全国脐橙产业发展和品牌创建的领头羊。”
    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是关键,科技赋能是脐橙产业发展的内生驱动力。
    秭归地处长江三峡河谷地区,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米后,形成特殊的气候资源,是脐橙栽培的最佳适宜区。杨勇表示,2021年全县种植柑橘达40万亩,年产量70万吨,综合产值超85亿元。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实现了“春有伦晚脐橙、夏有夏橙、秋有早红脐橙、冬有纽荷尔脐橙,一年四季有鲜橙”的生产格局。
    据了解,秭归县在脐橙产业领域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余项;建立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11项;科技成果登记8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科技赋能作用凸显,为新兴柑橘加工产业提供的系统、科学、适应性强的品质调控和加工模式,使橙皮丝、橙皮丁、橙片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品参数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新宠。
    走进当地一家龙头企业,诵《橘颂》、品美食、聊产业、话振兴,笔者发现,秭归依托特色产业打造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发挥着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企业负责人李正伦介绍,公司探索并建立起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科研单位+互联网”六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在全国建立柑橘、蔬菜中直基地4万多亩,年生产、加工、销售农副产品20多万吨,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间接带动2.5万农民增收。
    “脐橙特色工业集聚发展,低碳环保型产业集群逐渐形成。”杨勇表示,目前,秭归县已经形成以脐橙为主导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立足四季脐橙产业、山水田园风光、红色文化遗迹、高山生态康养,坚持“红色、绿色、橙色、特色”四色发展理念,以四季脐橙全产业链条为内在支撑,大力发展集旅游民俗、乡村客栈、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商业集群,培育市场主体2000多家,发展特色餐饮、酒店民俗、电商物流300余家,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了全县经济韧性,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决全县劳动力就业、稳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余璐李小龙)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