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20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技术应用、市场流动、制度设计三措并举 |
数据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674 |
|
|
|
|
|
|
“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在整个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9.8%。”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日前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另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个百分点。 而得益于数字经济整体规模的增长,我国各地已积极开展数据交易流通探索,由此衍生出新兴业态和相关产业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丰富数据资源和发展机遇。 各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要积极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支持北京、上海建设数据交易所。”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日前表示。记者了解到,京沪两地的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数交所)已经在2021年相继成立。业内人士认为,数交所的设立,意味着被称为新兴经济“新动力”的数据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分类定价和交易。 “北京数交所作为‘国内首家新型数据交易所’,‘新’体现在创新交易模式、创新交易技术、创新交易规则、创新交易生态和创新应用场景上。”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首席专家郎佩佩表示,北京数交所的核心定位有两个:国内领先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国际重要的数据跨境服务流动枢纽。 她透露,该交易所采用“数据可用不可见、用途可控可计量”新型交易方式,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技术来引入,通过数据的交易使用权来替代所有权。这样一来,数据使用方通过密文计算,获取数据的使用权价值,却不能获得数据的所有权。 记者了解到,该交易所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国际数据交易联盟,涵盖交易主体、交易客体、相关服务单位等全要素市场参与方,目前已入驻100多家单位。此外,在相继推出全国首个新型交易模式、全国首个数据交易指南、全国首个加密交易平台之后,该交易所继续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先行一步,建立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为数据要素资源价值化进程提速。 郎佩佩认为,传统交易所只是一个供需撮合,但数据交易所要做的并不单纯是撮合双方买卖,而是要建立一套从技术、规则、机制、流程都健全的基于数据流通的信任机制。她介绍,北京数交所首创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交易合约”新模式。该模式扩展了数据资源的价值实现范围,把算法、算力及综合服务应用也变成了可供交易的数字资产。 据郎佩佩介绍,北京数交所在准入、管理、流转、产业链延伸方面指定了系列规则。该规则是针对数据交易要素流通机制设立的,今年还会建立整套交易的流程体系。 另据了解,继京沪之后,广东省也在推进数交所建设。5月印发的《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提到,广东将依托现有交易场所建设省级数据交易所,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推动数据经纪人、“数据海关”试点,支持深圳市探索开展数据交易。 而更值得提及的是,广东、江苏等地已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上海、贵州等地也出台数据条例。 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交所的成立,也将催生一批以往没有的新业态。 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裁卢勇近日提到“数商新生态”的概念,即数字经济时代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即涵盖数据交易主体、数据合规咨询、质量评估、资产评估、交付等多领域,培育和规范新主体。他透露,首批签约“数商”为100家,首批登记挂牌的数据产品为20个。另据报道,至6月底,上海数交所数据产品挂牌已超100个,挂牌主体呈现多元化,包括央企、地方国资企业、民营企业等,挂牌产品涉及交通、金融、通信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他表示,数据产品挂牌之前,都要进行合规跟质量评估,这就带来了“数据合规评估商”“数据质量评估商”这种新业务机会。 他还提到“数字经纪人”,这是类似中介一样的角色,可以帮助传统企业更容易找到数据资源,满足他们的数据需求。 除了数据评估机构外,与数据相关的法律事务机构、数据的审计机构等也将衍生而出,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审查数据有没有被合规使用。此外,基于数据信托衍生的托管商或者数据信托服务机构等也将产生。 记者另从北京数交所获悉,2021年11月,北京市大数据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集体入驻北京数交所数字经济中介服务商。业内人士表示,涵盖数据估值、评级、审计、托管等在内的中介服务商,作为数据交易催生而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数据交易生态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年初以来,该交易所面向全球招募数据托管商、数据经纪商、数据服务商,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数据托管机构和经纪机构应兼具社会公信力和经营公益性,服务能力强且具备相关业务资质。 据郎佩佩透露,前期北京数交所已经就数据托管商和数据经纪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于今年年初对外招募。目前在市场上针对数据的业态很多还待完善,希望随着产业发展,会有更多业态及场景丰富起来。 数据交易流通及相关衍生业态将促进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 《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提出,到2022年,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将持续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达到55%,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也欲打造“国际数字之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明确,浦东要建设国际数据港和数据交易所,推进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监督管理等标准制定和系统建设。 推动数据价值化 业内专家指出,在数据流通交易的过程中,将面临数据要素市场本身的发展、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的发展,数据价值化正沿着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三个阶段推动。 “我国数据资源化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而数据的资产化和资本化还处在探索中。技术应用、市场流动、制度设计三措并举,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中国模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近日表示。 在技术方面,以体系化技术安排构建数据应用空间;在市场方面以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数据要素市场,解决流通难题;在制度方面,以产权交易、分配、安全、治理、制度的设计,来破解制度的障碍,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推动我国数据要素价值,由资源化加速向资产化、资本化方向演进。 (图)上海数交所内交易场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