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7-20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迪威尔:锤子锻出的“小巨人”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通讯员马跃敏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88 |
|
|
|
|
|
|
20多年来,迪威尔稳扎稳打,一锤一锤从一个小小的锻造厂逐步发展成为机械行业海工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的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上半年,我国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在海南乐东莺歌海海域完成海底安装,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开发关键技术装备研制迈出关键一步。南京迪威尔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中“水下采油树抗腐蚀材料选择与防腐涂层技术优化”课题研究,且负责项目所需采油树本体等全套核心承压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任务,为大国智造贡献民企力量。日前,记者探访了这家位于南京江北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迪威尔办公大楼前,矗立着一座锤子雕塑,直观诠释企业锻造出身、实业立身、技术强身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迪威尔稳扎稳打,一锤一锤从一个小小的锻造厂逐步发展成为机械行业海工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的领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迪威尔创始人张利是一名退役军人,最初在体制内工作,产业报国的情怀使他萌生了下海创业的想法。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从抡大锤、办锻造厂做起,逐步锚定油气装备制造,在细分赛道上奋力奔跑。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锻造厂的产品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在客户的推介下,国外客户慕名而来,为企业打开了国际视野。改革开放的浪潮为企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一方面,国外的油气巨头开始关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张利带领团队走出国门,参加国外的石油天然气展销会开阔眼界、学习经验。 通过与国外油气装备制造厂商的对比,张利发现了行业的层级分化,在低端技术领域,当时国内已经出现许多同类型的竞争对手,而在深海油气装备制造等高端技术领域,国内还是一片无人探索的“深海”。张利不甘于在低端市场徘徊,决心向“深海”进军。 经过艰难的科研攻关,迪威尔逐步攻克相关技术,吹响向海外高端市场的冲锋号。迪威尔董事长助理哈曜向记者说,一家国外知名油气企业到迪威尔进行技术认证时,第一天表现傲慢,第二天态度开始转变,第三天就通过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戏剧性”的转折,是因为迪威尔用技术实力改变了外企对“中国制造”的有色眼镜,从而成为他们的第一家中国供应商。 如今,迪威尔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油气设备承压专用件制造企业,亚洲领先的油服核心锻件供应商,形成以深海油气水下开采设备、页岩气压裂设备、陆地油气开采设备等专用承压件为主的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主要油气开采区的深海钻采、页岩气压裂、陆地井口、高压流体输送等油气设备领域。 迪威尔与TechnipFMC、Schlumberger、Aker Solutions、Baker Hughes、Caterpillar等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是上述国际公司在亚太区域最重要的专业精密零部件的供应商,是国内少数能同时进入多家全球大型油气技术服务公司采购体系的供应商之一。 迪威尔建有CNAS国家级实验室、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拥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绿色高端精密锻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南京市八大产业链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的骨干企业。在深海油气钻采设备零部件制造技术、热反挤压成型技术、精密成形技术、热处理工艺技术、超声波探伤技术、计算机辅助工艺开发技术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优势,参与了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获批专利109项(其中PCT国际发明3项、国内发明专利38项),取得10项软件著作权,在业内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