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7-05
2022-07-05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辽宁北镇农民建大市场激活一方产业

作者: ■胡丽敏屈连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4

    连日来,岳聪的手机格外忙碌,不是接听客户的电话,就是他打电话了解各大市场的销售情况。别看他忙得不可开交,可脸上却一直挂着笑,精气神十足。
    岳聪是辽宁省北镇市中安镇窟窿台村村民,疫情过后北镇市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复市,让他的几十亩大棚蔬菜终于有了销路。
    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91年,是一座镇办产地型专业批发市场,也是东北最大的产地型蔬菜批发市场。提及市场的发展历程,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第一任经纪人宋玉岩感触颇深。1983年,窟窿台村就有人开始在自家房前屋后扣大棚,主要以黄瓜为主。那时生产出来的黄瓜主要销往周边村屯。
    随着扣棚户数的增多,黄瓜销路成了问题。当时刚刚从部队复员回来的宋玉岩非常着急,这么多黄瓜,光靠附近村屯无论如何也销售不出去。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偶然发现公路上有一辆大货车,装着满满一大车黄瓜。宋玉岩立即与另一名村民骑上摩托车去追赶大货车。经过反复解释,终于打听到对方是从山东收购的黄瓜,要去哈尔滨销售。宋玉岩告诉货车司机,窟窿台村就有足够的大棚黄瓜,从这里运往哈尔滨可以节省很多路费。宋玉岩带着货车司机到村里转了一圈,让他亲眼看看这里的黄瓜。货车司机非常高兴,他们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
    没过几天,那名货车司机回来了,还带来一位朋友来窟窿台村收购黄瓜。满满两大车黄瓜拉走了,宋玉岩也看到了新商机,他联合两个朋友一起,开办起全镇第一家蔬菜货栈。黄瓜有了销路,老百姓开始放心大胆地扩大扣棚规模,黄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外地客商也开始源源不断。
    逐渐地,宋玉岩觉得这种销售方式一方面影响交通,另一方面辐射面有限,无法形成规模。他开始向镇里和县里反映情况,很快,县里同意建设蔬菜批发市场。1991年,占地面积400亩的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正式建成。
    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的王海宽毕业后放弃在城里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创业。他依托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开起了货栈,实现了自己创业的梦想,成了远近闻名的新一代有知识、有远见的新型经纪人。像他这样大学毕业后学有所成回乡当新型农民的年轻人还有不少,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播撒到家乡这片热土上,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而家乡的大市场,也成了他们创业梦开启的地方。
    目前,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常驻客商达3000余人,有近8000余名新型农民活跃在市场和田间地头,日均蔬菜交易车辆700多台,日均交易人数5万余人,交易品种包括各种类辣椒、茄子、豆角以及韭菜、西红柿、黄瓜等20多种蔬菜,年交易量12亿斤,年成交额18亿元,实现了春菜北销和秋菜南销的大流通格局,销售辐射全国各地300多个大中城市,年交易量占东北三省市场份额的30%以上,是影响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及信息传播中心。今年疫情期间,窟窿台蔬菜批发市场仅用11天时间就完成了1100余吨蔬菜的采收调运,驰援吉林和上海,为疫情期间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