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6-10
2022-06-1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范胜武:

重构学校文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750
    进入2022年,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频上热搜,从初二学生刘羽纶收到国际奥委会巴赫主席的回信,到高一学生沈俊博在北京贴出“诗意两米线”“云端六一晚会”被全国少工委点赞,再到校长为鼓励学生居家运动挑战五千米跑,网上直播引发热议,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名字越来越响亮,范胜武就是这所学校的“内当家”。
    对于范胜武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此前这样评价:北京二十一世纪学校是我国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多年来,在范校长的努力下,学校真正办成了民校之名校。
    顾明远教授所言不虚,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学校可谓是“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2021年被称为“最难留学申请季”,但二十一世纪学校名校录取率再创新高。根据U.S.NEWS、QS、TIMES等世界权威机构排名,该校申请留学的学生获世界前50、美国前50、英国前10的名校offer595枚,录取人数比例高达88.8%。
    二十一世纪学校一直领跑海淀区满意度调查榜单,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众满意度调查中,二十一世纪学校中小学远高于北京市、海淀区平均水平,名列前茅。小学部在海淀区123所小学中,两年位居第一,三年位居第二。初中部在海淀区74所初中校,四年位居第一,一年位居第二。
    同时,该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课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民办中小学优秀学校”,被《中国教师报》授予“全国十大课改样本学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首批“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名声在外?在追求民办学校卓越的路上,二十一世纪学校有什么独特之处?
    把根留住
    二十一世纪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46号,地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毗邻中央电视塔。
    2010年,是二十一世纪学校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迎来了执行校长范胜武。接任校长后,范胜武一直不停地思考,我们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不辜负所有人的期待。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二十一世纪学校的校训是“做豪迈的中国人”。从实验学校转型到国际学校,二十一世纪学校走上了差异化办学之路,范胜武深入解读了学校培养目标: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好比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船,有了清晰的航向,不再走弯路,大家力量往一块儿使,每一步都抓到实处,学校逐渐发生了变化。”范胜武表示。
    在范胜武看来,迈向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把根留住”。“踏出国门的中国学子要充满自信、跻身国际舞台,就必须要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必须要有强大的中国灵魂来支撑。学校希望培养的,是将来能够为祖国的繁荣复兴做贡献的人才。”
    每年清明,二十一世纪学校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清明诗会”。范胜武说,师生通过诗歌感念亲恩,回望乡愁,炎黄子孙沉浸在祭祀先祖、怀念故人的思绪里;缅怀先烈,振兴中华,师生在慷慨激昂的吟诵中寄托哀思、祭奠英雄。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对师生进行了深刻的传统文化浸润与家国情怀教育。
    “清明诗会”只是该校诸多传统文化课程中的一项特色活动,在办学中,范胜武始终把塑造“中国灵魂”放在培养目标的首位,接手校长伊始便着手开发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教程”。“我校通过具体的课程将传统文化落地开花,滋养着一代代学子茁壮成长。”范胜武说,以循序渐进的文化渗透,为选择国际教育、未来走向世界的学生打上中国烙印,使他们昂首挺胸、堂堂正正地走出去,时刻心系祖国,将来学成回馈家庭、报效国家。
    十二年一贯制《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梳理传统文化内容和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水平,从四个维度构建了四大体系:《传统经典课程》——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文化修养课程》——积淀民族文化底蕴;《华夏寻根课程》——培养民族文化认同;《名家启迪课程》——理解民族文化精髓。
    此外,学校通过开设《电影课程》等,用百部经典优秀影片,浸润学子心灵。传统文化从阳春白雪演化为了学生喜爱、新颖生动的精神营养。
    周一、三、五走进校园,便能听到学生晨诵国学、古典诗歌、现代诗歌的朗朗书声。学校坚持小学阶段重在诵读经典,初、高中则分别注重品读与研读。学校将最具文化特色的中国元素的陶瓷、古代珠算、传统服饰、中华饮食等编成系列校本资源。在范胜武看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在阅读与课堂中扎根灵魂,这对将来要留学的学子尤为重要。
    重构文化
    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范胜武开始思考,到底什么因素才是决定我们发展的根本?“我们一致认为,学校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文化。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文化就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范胜武表示,一所学校,短期发展看其课程,长远发展则看其文化。重构一所学校,就是从多方面重构学校的文化基因。
    课程建设是范胜武重构学校文化最核心的一步。二十一世纪学校搭建了十二年一贯制纵向课程、小初高横向课程纵横交错的立交桥。
    “首先,我们从创设适合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出发,根据学生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整合所有教育资源,衔接基础教育全过程,扣住校名‘世纪’,开发了系列高品质、规范化、系统化的十二年一贯制《世纪课程》。”范胜武表示,其中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课程”“英语直通车课程”“健康课程”“研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艺术审美课程”“演说家课程”“电影课程”“戏剧课程”等,着力于“贯”,形成了包括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教育链条,构建了小、初、高一体化育人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如果说第一条脉络旨在从十二年一贯中,探寻教育相同的本质,打造学生成长完整的链条,那么二十一世纪学校第二条脉络就在于研究各年龄段学生差异,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发现独具个性的“人”。
    在这项改革中,范胜武带领学校研究出适合本校师生的特色化教育教学模式。
    ——小学主题融合课程,中教、外教、海归3名老师“包班”授课,围绕主题进行单元式双语教学,实现了放慢脚步育全人。
    ——初中选课走班,不再按传统做法分班,而是“选课走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兴趣,选择不同课程,选择各科不同的难度层级。
    ——高中国际课程本土化,开设美国AP课程、英国A-level课程、国家必修课程、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
    在范胜武看来,教育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过多年执校,范胜武发现,学校活动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做好了会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后劲儿。
    于是,二十一世纪学校开展了系列“世纪符号”活动,如世纪讲堂、世纪名人班、世纪好声音、世纪演说家等,用看得见的行为方式来强化一种看不见的教育目的,从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
    同时,学校开设了“世纪讲堂”系列版块,分为学生励志版、教师成长版、家庭教育版,邀请各行各业的名家大师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与师生家长面对面交流。“他们以切身经历带给了师生、家长关于责任的培养、职业的选择、优秀的品质、专业的知识等多方面的洗礼。”范胜武如是说。
    范胜武认为,对祖国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身上蕴含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于是,学校成立了“周恩来班”“雷锋班”“少年孔子班”“钱学森班”等一系列世纪名人班,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伟人事迹,学习伟人精神,使传承千年的民族品格深入骨髓地浸染他们的灵魂。
    例如,“周恩来班”邀请总理卫士高振普将军、总理侄女周秉德、罗援将军举办讲座,追忆总理当年立志报国的雄心,讲述他朴素勤俭的生平故事;通过绘画比赛、书法比赛、主题班会等形式,纪念周恩来诞辰;前往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和南开中学缅怀总理,赴江苏淮安——总理故乡,追寻伟人足迹。“少年孔子班”邀请孔子学院老师讲述孔子生平,参观国家汉办、孔子监等,让孩子们了解儒家文化。“钱学森班”组织主题活动,走进航天科技馆,让学生观看《钱学森》影片,了解一代科学家潜心研究,冲破美国政府阻碍,争取回国奉献一生的事迹。阅读伟人传记、开展主题班会分享学习感受……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孩子们被伟人的精神所震撼,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
    学生大于天
    “你们校园有一种浓厚的氛围,虽然你们并没有在口头上说,但让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学生在这里非常受重视,他们是第一位的!”
    “何以见得?”
    “你看,到处都是学生的海报、作品,随处可见学生的优秀事迹,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关注啊!”
    这是来自不少教育同行参观学校后的感慨。
    在范胜武看来,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我们把“学生至上、学生大于天”奉为教育信条,在小班化教学研究中,坚持以育人为本,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和存在差异的人,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学生不是流水线上的标准件,而是独具个性的人,”范胜武校长说。“一桌大餐需要办得色香味俱全,满足不同顾客的口味,让顾客吃得有滋味,这才算一桌好菜。教育也只有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使之具有选择性、差异化、个性化,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才算好教育。”
    二十一世纪学校还有一大亮点: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排名,但体育学科有人人都要争的“排行榜”。在体育课和平时的训练课上,谁都不敢敷衍,因为课课都有记录,不仅学生个人体育成绩有记录,班级体育总成绩及变化也有记录。体育教师是任课班级体质监测的第一责任人,“达标”情况汇总表上报年级和学部,结果与带班教师的业绩挂钩,并在学校宣传橱窗上公布。如此不仅发动了全体教师,在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竞争机制和集体荣誉感。
    为改变传统课间操时间较短,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兴趣、出工不出力的现状,学校体育学科组对大课间进行了规划和开发设计,自编了8套学生喜欢的广播操,音乐动感、动作时尚,提高了学生的锻炼热情。同时,根据对各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分析,以月度主题的方式,在课间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加入相应的体质训练内容,如跳跃、投掷、耐力、拓展等主题,每个主题下,都有趣味活动和比赛。就这样,不爱运动的高中女生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自己执掌的二十一世纪学校,范胜武在其著作《重构学校文化》一书写道:在“学生大于天”的教育观念引导下,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二十一世纪学校,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机结合,注重发展和发现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情况,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真正实施全人教育。
    在业界看来,二十一世纪学校在国际教育转型路上,无论是办学思路重构、课程重构、教学生态重构,还是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摸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学生学情、满足中国家庭国际化教育需求的道路。
    (文/黄涛图/二十一世纪学校)
    图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范胜武与另外三位公立学校校长,作为群众信服的好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受邀在海淀区教育系统庆祝建党95周年表彰活动现场接受主持人的《书记谈党建》访谈。
    图为二十一世纪学校学生参加首都少年先锋岗。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