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6-08
2022-06-0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隔离险”不可过分玩文字游戏

作者: ■王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84

    上半年,全国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持续增长,多地打响疫情防控攻坚战,部分“隔离险”经历短暂停售后又升级上架。
    据报道,有消费者买了一份“隔离险”,后来其所住小区长时间封控。该消费者去找保险公司理赔时,保险公司却几次三番拒绝赔付,理由是“这段时间内,该地并非中高风险地区”。有一些网友表示,同样有买了“隔离险”却没有理赔成功的经历。
    保险公司拒赔的理由站得住脚吗?
    网友曾展示了合同条款,条款上写道“如果被保险人成为新冠患者的密接,或因处于中高风险地区,而被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的,就可以获得隔离津贴”。而这些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是,虽被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但并非密接,该隔离区域并未被列为中高风险区。换句话说,如果过分去玩文字游戏,保险公司似乎有拒赔的理由。
    笔者认为,针对这些情况,保险公司拒赔是不妥的。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和关系人在保险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最基本行为准则,适用于保险活动的订立、履行、解除、理赔、条款解释、争议处理等各个环节。消费者是否被隔离,保险公司不难查明,如果非要在合同条款上过分玩文字游戏,则会违背诚信原则,也很难被消费者接受。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第一,消费者应弄清楚“隔离险”“不保什么”,明确责任范围。例如,部分“隔离险”的责任免除条款中约定,被保险人虽被集中隔离但未自费支付隔离费用的,保险公司不承担理赔责任。投保前已疑似感染或已收到通知要求隔离的、保险合同生效前被保险人所在地区列为国家公布的中高风险地区等均可能属于责任免除。责任免除条款非常重要,消费者务必仔细阅读这部分“不保什么”的条款,清楚理解后再投保。
    第二,消费者应弄清楚“隔离险”“保什么”,明确“隔离”定义。例如,消费者普遍认为“居家隔离”属于“隔离”,但许多“隔离险”条款中约定的责任是“集中隔离”;还有部分“集中隔离”是特指疑似患者实行集中隔离监测,且每个患者须处于一个单独的隔离空间;此外,部分“隔离险”只适用于被保险人被认定为密接或处于中高风险地区,同时被当地政府或防疫部门通知要求集中隔离的情况。健康监测、居家隔离等均不在上述“隔离险”保障范围内。
    第三,在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消费者需提供隔离证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解除单等材料,建议消费者及时留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