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5-25
2022-05-25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锡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杰庭:

办“政府放心、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195
    初见张杰庭,没有太多寒暄,直接进入采访主题,他说话中气十足、条理清晰、快人快语、坦率通达。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对于这个问题,张杰庭给出的答案是:一个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力的人,还要是一个豪迈的中国人。
    “国民经济重在国民素质,国民素质重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重在教育。谁能掌握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张杰庭进一步表示,不论公办、民办,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民办教育尤其要回归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
    作为一位民办教育举办者和投资人,锡华实业投资集团董事长张杰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民办教育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那就是要办“政府放心、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教育。
    怎么让人民满意?“首先是学生满意,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老师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然后家长满意,教育主管部门满意,最后才是我们主办方的事情。”
    未来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张杰庭认为,未来教育无国界,未来教育是终身教育。无论世界如何变,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不变的。
    他还表示,未来需要的人才,首先是有思维创新的人才,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有解决问题的行动力;其次是要有坚定的毅力、顽强的斗志,有坚持不懈、不怕失败的韧性,能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过去;再次是要有批判型思维的人才。同时还要有责任感,有主人翁意识,要有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能力;最后是还需要有一个好身体,有一个好心情,才能为未来奋斗打拼。
    有媒体这样评价:作为民办教育的先行者,张杰庭在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始终无怨无悔,致力于教育事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创新,引领了我国民办学历教育的发展。
初心:有了钱就一定要办教育
    张杰庭出生在教育世家,父亲是校长,母亲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一辈子,桃李满天下,赢得许多人敬重。张杰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耳濡目染,这是他后来办教育的原因之一。
    “1987年我大学毕业,一张文凭两手空空,5年的时间,我们挣到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1992年,我成立锡华电子公司,驰骋商海,不知不觉中成了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我曾经为此而欣喜若狂。可是有了钱之后干什么,又成了一个新的人生命题。”张杰庭回忆说。
    张杰庭认为自己依靠好政策先富起来了,总要为社会做点事。而那个时候中国教育资源匮乏,新一代的孩子们应该接受更好的教育。
    29年前,北京市海淀区恩济庄46号,还是一栋二层教学楼和几间残破的平房,而张杰庭已经是“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当时很多人都不看好教育行业,但张杰庭执意坚持自己的想法。“有了钱就一定要办教育,这是我深埋于心的愿望。因为教育的社会效益最大,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张杰庭说。
    1994年,投资近2亿元创建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在恩济庄46号开学了。出生在教育世家的张杰庭,终于圆了自己的心愿,成为民办教育的第一代企业家。
    2亿元,这是那个年代国内企业在基础教育上大规模投资的项目,不过对于整个教育行业而言,张杰庭还只是一个新兵。
    办学哪有那么容易。从教育部,到地方教委,再到学生家长,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忽,也不容许疏忽。而且民办教育、私立学校作为新生事物,在吸引师资和争取政府支持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我是含着眼泪做教育,而我的眼泪见证了我国教育多元化进程中的苦痛与喜悦。”
    对于花钱办学校这件事是许多企业家不理解的。不仅企业家不理解,教育界也颇有微词——有人质疑说,“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敢保证把一些普通生培养成才。”深思熟虑后,信念坚定的张杰庭一笑了之,因为他非常清楚:“要想堵住别人的嘴,不能靠抹布,要靠硬指标。”
    张杰庭回忆说,当时锡华集团花了很大精力办学,牺牲了三个业务部门,因此有的人意见很大,甚至一拍桌子就说“不干了”,但这影响不了锡华集团干成事的决心。
    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
    “因为我觉得只有教育能够改变人的一生,能够改变人一生的想法、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想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新一代的中国青少年,最终成长为新时代豪迈的中国人。”于是,他为自己的学校定了个校训:“做豪迈的中国人!”
    张杰庭说,“教育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是一个可以经久不衰、流传千年的产业;之所以学校的名称定为二十一世纪,正是源自我对新世纪中国教育事业的希冀。”
    在办学过程中,“做豪迈的中国人”是一个被其视为核心价值导向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中国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热爱祖国”,张杰庭说。“以前,很多人到海外留学读书,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基本留在了国外,创办二十一世纪学校就是希望这些学子能回国报效祖国,让我们的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为国家民族奋斗,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很自豪地说,我要做豪迈的中国人,我是豪迈的中国人。”
    2010年,海淀区政府正式批复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更名为国际学校,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学校成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第一所国际学校。
    在张杰庭带领下,今天的二十一世纪学校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
    二十一世纪学校一直领跑海淀区满意度调查榜单,在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众满意度调查中,二十一世纪学校中小学远高于北京市、海淀区平均水平,名列前茅。小学部在海淀区123所小学中,两年位居第一,三年位居第二。初中部在海淀区74所初中校,四年位居第一,一年位居第二。
    同时,该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小、初、高一体化课程建设与育人模式变革研究课题”,被教育部授予“全国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研修基地”,被北京市教委授予“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民办中小学优秀学校”,被《中国教师报》授予“全国十大课改样本学校”,被海淀区教委授予首批“基础教育国际化试点研究项目实验学校”等称号……
    尽管二十一世纪学校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张杰庭看来,他的学校并不是为了培养精英而设立。他曾说,“二十一世纪学校不是培养精英,而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当一个学生全都做到了,他自然就是精英了。”
    模式:实施“全人教育”
    独特的教育模式,是锡华教育辉煌的基石。
    对于民办教育,张杰庭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永远要超前半步。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都得到最适合他的教育,因此我们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有教育专家这样评价二十一世纪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双语教学”独树一帜,计算机教学、艺术教学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国内外交流学习,实现副科外语化,使孩子们能够流利地使用英语对话。二十一世纪学校虽然是一所国际学校,但却十分重视文化传承,围绕育人目标构建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既让学生全面发展,又保护其特长个性;既具有国家基础教育特色,又具备鲜明的国际教育特色。
    此外,锡华不仅连续输出高质量的教育,而且在二十一世纪学校提出“全人教育”。
    在张杰庭看来,“全人教育”不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完美无缺的人,而是充分利用每一个孩子的天然优势,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以促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个体和最好的自我。
    “育人先育德,我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很重要,在学校建立之初,我就开设了一门‘做人课’。”张杰庭表示,从开创性的开设“做人课”发展到推出与时俱进的领先课程,到“互联网+”背景下,OTO教学模式改革。
    二十一世纪学校创办以来,一直吐故纳新,推出与时代接轨的“特色课程”,像研学课程、电影课程、体育课程、劳动教育等前瞻性课程。在新征程上,二十一世纪学校靠着29年来的教育教学积累及众多前瞻性特色课程,在双减中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减负不减教学质量、不减学生知识点,推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开设课外课程达300余种,覆盖范围涉及各行各业的前沿学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二十一世纪逐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亏损:也要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除了锡华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张杰庭还担任全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同时也是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五届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
    “能说、会说、敢说”是外界对张杰庭的评价。
    这些年他一直在为民办教育的发展建言献策,他曾先后就特殊教育立法、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区域教育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解决民办教师待遇问题、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50多项提案和建议,助推我国民办教育的行业进步和发展。“希望政府鼓励优秀的民办学校去和世界一流名校竞争。”
    2019年,张杰庭来到成都,投资13亿创办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看老百姓是否用脚投票。像成都学校办学一年多来,在校学生及教职工达到1500多人,收获了不少好评,而如今在青岛创办的青岛市二十一世纪学校也将在今年9月开学。
    “办学校投资代价是巨大的。”张杰庭说,成都校区可能前十年都在亏损,但没关系,要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需要一个付出的过程。
    为了办好成都市温江区二十一世纪学校,张杰庭在学校建设上可是一分钱都没省。硬件和软件都做到最优,让孩子们在成都享受和北京一样的国际化教育和优质教育服务。
    “北京总校有成熟的课程体系、管理模式,以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成都学校、青岛学校完全吸收了北京总校的精髓,连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态都是一样的。”张杰庭说。
    定位:爱国企业家
    “我不是一个商人,我只是一个爱国企业家,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这么多年无论到哪,也没想过拿外国护照,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想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我始终告诫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切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指引与支持。我暗下决心,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谋取更多的福祉。”张杰庭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公益活动成为可持续的事业,必须带动影响更多人。”他有了想要成立一家基金会的想法。当被问起创办发起基金会的初衷时,张杰庭说:“要让热心公益的人放心、安心,有恒心。”
    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张杰庭率先向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捐赠100万元,重点支持疫区抗击疫情。去年7月,河南发生严重洪灾,张杰庭第一时间捐赠200万元,通过基金会在北京市委统战部、北京市工商联、河南省鹤壁市委统战部的支持协调帮助下快速与河南对接,将捐款用于鹤壁市浚县、淇县等7个县开展中小学、医院的灾后重建项目。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张杰庭带头积极投身“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后在贵州省毕节市等深度贫困地区,北京市密云区燕落村、门头沟区桑峪村等低收入村,内蒙古宁城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新疆墨玉县洛浦县6个贫困村,开展教育扶贫、助老帮病、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结对帮扶等,帮助帮扶地区全部实现脱贫。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内蒙古宁城县一肯中乡大窝铺村农业扶贫产业园项目,解决了扶贫工作“后三年”和“三年后”的问题,探索建立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创造出一条“造血式”的产业扶贫模式。2020年,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评为“民营企业基金会典型案例”及“2019年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并获得2019年度“北京市扶贫协作奖”、“感动社会·民政榜样”等荣誉。
    5月16日,时值锡华集团成立30周年,张杰庭说:“锡华集团30年成长史,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内心对党充满感激之情。今后仍将坚定不移跟党走,带领企业和员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培养新时代‘豪迈的中国人’!团结民营企业家参与乡村振兴,先富带动后富,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跑好我们这一棒。”
    (本版图文均由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提供)
    (图1)2017年3月18日,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调研团考察二十一世纪学校调研时,张杰庭一同参观小学国际精英班,考察主题融合课程教学模式。
    (图2)二十一世纪学校学生获得国际辩论赛冠军
    (图3)二十一世纪学校为学生开设的电影课程课堂现场中,两位学生正在学习电影拍摄相关技能。
    (图4)2008年11月1日,张杰庭在资助援建的吉林农安爱心小学新校舍落成仪式上与孩子们亲切互动。
    (图5)北京光彩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张杰庭和内蒙古宁城县一肯中乡大窝铺村农业扶贫产业园村民们一同采收药材,分享丰收的喜悦。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