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5-1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东莞市长沙商会会长谢铁良: |
建设家乡源自骨子里的情怀 |
|
作者:
■本报记者 章勇 通讯员 易福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4 |
|
|
|
|
|
|
日前,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指出,湖南“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持续开展5年来,为湖南引入项目投资超过1.3万亿元。据调研发现,很多企业都是湘商回归,或者湘籍高管引进、湘籍创新人才创办。2021年,湖南省实际到位内资1.13万亿元,其中湘商实际到位资金1527.2亿元,占比为13.5%。 近年来,长沙“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热潮逐高。昔日,湘商开疆拓土,征战四方;今时,他们挥师回乡,办厂兴企,书写湘商新传奇。 东莞市长沙商会会长谢铁良是湘商回归创业发展的代表之一。 1996年,谢铁良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但他仅仅当了3个月教师之后,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南下广东打工的大军。在广东惠州,他在找工作中几经碰壁,最后不得不自降身价以普工的身份进了一家电器厂。工厂领导见他工作出色、头脑灵活,先是升他为主管,半年后又升为车间主任,开始接触实际的管理工作。手头有了些积蓄之后,谢铁良再次辞职经商,承包了几家企业的食堂和物流,他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要干,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2001年,谢铁良创办了东莞市瑞良电子五金有限公司。这是他拥有的第一家工厂,事业开启了新的篇章。在创办企业过程中,他坚持以产品质量取胜,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尊重,事业日益发展壮大。 2005年,他的家乡宁乡市出台了一系列良好的招商引资政策,受政策感召,谢铁良觉得回到宁乡租地建厂,开展新的创业征程。他说,“建设家乡,是每一个游子骨子深处有着的情怀。” 2008年,谢铁良已不满足于在宁乡市工业园区长期租地的局限。于是,他又在宁乡白马桥食品工业园购地40亩自建厂房,成立了长沙市瑞良电子五金有限公司,正式将主要生产基地转移至长沙工厂。随着业务不断扩大,2013年他又在宁乡设立分厂,先后解决了上千人的就业问题。 长沙良好的营商环境,促使谢铁良投资家乡的脚步越来越快,步子越迈越大。之后,他开始进军农业,在长沙县租了500多亩山地,设立长沙七鑫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他联合浙江一家上市公司,在投资兴建了一家汽车4S店。 谢铁良说:“家乡的招商环境在不断改善,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湘商回归信心倍增。在外闯荡多年,再回家乡投资发展,是源于对家乡的营商环境和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因为我们可以永远相信家乡。” 一直以来,谢铁良不断打拼,从一家企业到多家企业,从一个领域到产业多元化发展,个人财富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他的社会地位和个人声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长沙和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圈子里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017年11月,由长沙市政府主办,在深圳举行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表彰大会上,谢铁良获评个人贡献奖。同时,他也成为全国异地长沙商会联席会议第二届主席团成员。他用数十年时间打造了一片财富高地。 在谢铁良看来,企业的转移往往具有抱团的倾向。同一个异地长沙商会中,往往一人伸手点赞,众人纷至沓来。 据了解,仅深圳长沙商会会员企业近几年就已在长沙投资逾100亿元。东莞的老乡来了,深圳的老乡来了,珠海的老乡来了…… 如今,宁乡市积极打造省会副中心,做大做好西线工业走廊,而“招大引强”是宁乡市工商联高度关注的课题。在异常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中,宁乡市工商联站在全球舞台上向世界招手,讲好“宁乡故事”。 宁乡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曾含玲认为,要讲好“宁乡故事”,就要先打好“乡情牌”。为此,近年来,宁乡市工商联积极加强组建异地宁乡商会或者是本土宁乡商会,充分发挥宁乡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家乡感情深、人际关系广、活动范围宽、投资项目多的优势,鼓励他们返乡发展的同时,积极宣传家乡、推介家乡,支持外地优势企业落户宁乡。在这些商会的推介下,“宁乡故事”传遍中华大地,在外的宁乡游子纷纷回乡投资兴业。 由于商会的带动,各异地商会也会陆续在宁乡建立相关配套产业基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考量着我们商业智慧和对市场经济的把握能力。宁乡经济的发展不是靠建几个园区就可以的,而是要发挥各宁乡异地商会的资源把招商引入政策、产业扶持政策和服务配套等一并嫁接融入进去,才能真正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曾含玲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