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4-26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浙江泰隆银行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
|
作者:
■本报记者朱晓萌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97 |
|
|
|
|
|
|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隆银行)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28年来始终坚持扶助小微、践行普惠的城市商业银行。 泰隆银行坚持“德润其身、泰和共隆”的核心价值观,肩负“服务小微、服务大众”的使命,同时构建与客户、员工、股东、环境、政府、社区、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长效和谐关系,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据悉,2020年,泰隆银行营业收入96.66亿元,依法纳税13.58亿元,精准扶贫贷款额2.63亿元,对外捐赠4090万元。 聚焦相对弱势市场主体 泰隆银行坚持把目标客群锁定在众多有强烈信贷需求,因大多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而得不到满足的小微客户上,坚持小微,践行普惠,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小微金融发展之路。 泰隆在28年的实践中,探索出以“三品、三表”“两有一无”为核心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和风险控制技术,对小微企业客户,主要考察企业主“三品”,核实“三表”;对普惠类客户,只要满足“两有一无”,就有机会获得贷款。泰隆银行走出了一条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特色发展道路。截至2020年末,户均贷款28.18万元,不良贷款率0.98%。 助力“三农”发展促乡村振兴 泰隆银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泰隆银行在机构所在地的农村开展“人人可贷”,做到“主动授信、批量授信、实质授信、长期授信、足额授信”,凡是符合“两有一无”客户,都是目标客群。 截至2020年末,泰隆银行涉农贷款836.08亿元,占比52.81%。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绿色发展,助力构建绿色生态环境,泰隆银行投向乡村振兴领域的绿色信贷余额共计8.57亿元。同时,泰隆银行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推动线下产品向线上迁移,通过PAD工具送金融服务进农村,用科技金融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截至2020年末,泰隆银行PAD移动开户23.26万户。 探索“党建+金融” 泰隆银行建立了一支2000多名“红色信贷员”队伍,率先下沉乡村发挥“宣传员、服务员、调查员、解释员、监督员”的“五员”作用,每周定时、定点、定人去村里开展服务。通过“党建+金融”模式,为乡村振兴带头人、脱贫致富带头人等量身定做“先锋贷”“先锋卡”等系列红色产品。 截至2020年末,先锋系列等党群贷款产品余额140多亿元。泰隆银行党委2011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探索出的“三融三创”党建工作法入选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百强案例库,并被浙江省委组织部发文推广。 同年末,泰隆银行的“红色信贷基地”已覆盖1.32万多个社区和村庄,信贷服务农户20多万户,覆盖84%的辖内街道乡镇,打通了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热心公益积极回馈社会 泰隆银行还积极与伙伴结伴同心同行做好公益。 目前,泰隆银行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开展合作,捐款用于合作办学、贫困学生帮扶、优秀学生奖励、师资培养、标准研究和教材研发等。 2011年,泰隆银行发起成立“泰隆慈善基金会”,打造公益事业品牌,捐建22所爱心图书馆,建成100亩“泰隆林”,为留守儿童送去5000本课外图书,持续引导泰隆人践行公益。通过建设“更亲更近更温暖”品牌,构建“鲤遇”系列社区活动品牌矩阵。 泰隆银行积极探索推动“文化+金融”项目,开展“泰隆金鲤鱼·社区音乐汇”公益助教项目。立足“文化+金融”,通过线上线下音乐汇、艺术课堂、非遗展览等文化公益举措,致力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 “未来,泰隆银行将努力把发展方向和重点与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重大战略紧紧相连,既是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体现了泰隆的政治担当和社会责任的需要,也是泰隆银行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泰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