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4-1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警惕通货膨胀的“灰犀牛”和经济衰退的“黑天鹅” |
|
作者:
■陈全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5 |
|
|
|
|
|
|
拿到《全球通胀与衰退》这本书稿时,我有点惊奇,2021年9月份,我还在与作者滕泰博士讨论世界经济反复遭受疫情折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许多国家CPI均现大幅上涨。但是时间仅过两个月,滕博士就拿出这本《全球通胀与衰退》,请我写序言。惊喜的是,正当我阅读此书稿时,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三重压力”为中央首次提出。而“三重压力”之一的供给冲击,滕博士在这本书稿中已从多个角度做了大量分析,丰富了我对供给冲击的感觉,加深了对供给冲击的认识。 10年前(2011年)滕博士就出版过专门研究通胀的专著《滕泰透视通胀》,认为那一轮通货膨胀并不会长期持续——2012年之后的中国经济运行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10年前呼吁大家不要担心通胀的学者,现在要专门出书来呼吁大家高度重视通胀和衰退的风险呢?滕博士没有明言世界将出现经济滞涨,而是用了“全球通胀的灰犀牛”与“经济衰退的黑天鹅”两个说法,尤其是对“供给冲击与通胀式衰退”的论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由于工作的需要,曾与大量的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广泛接触。大量的中小企业在各种涨价压力下想尽各种办法,一切都为了保市场,保生存。中国的中小企业已经承担、承受了太多!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这些事例,滕博士用原材料成本/总成本、工资/总成本系数、生产利润弹性、流通价格消化能力等学术语言,对价格上涨的化解机制做了让人信服的解释。 除了学术语言和大量的数据图表,滕博士还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做比喻。如将超发货币对价格的冲击比喻成“雪域之水从源头奔涌而下,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银行体系和其他资产市场就像长江沿岸的沼泽、湖泊、水库一样,吸纳了上游的货币流量”,说明超发货币对物价的冲击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既以此喻说明2010年的价格上涨,因长江沿岸的“沼泽、湖泊、水库”有库存余量,可容纳,故而是短期的;也以此喻说明,这一次的冲击,不仅水量大,而且“沼泽、湖泊、水库”已没有多少库存余量或没有余量,消化的过程自然会延长,故而使人们对这次物价上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不会是一个短周期。 滕博士运用“新供给经济学”模型,深刻分析能源、原材料的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了潜在的经济衰退风险。这次全球范围内的能源价格上升,除了有疫情的短期影响因素外,背后还有长期的能源供给结构变化因素。随着全球碳减排的过快推进,在欧洲能源价格暴涨与中国煤炭价格大涨、电力供应紧张的背后有同样的逻辑。滕博士的这种分析与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的提法又相吻合,对经济生活中处理好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流通与价格关系有现实意义。 对于逆全球化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本书也做了深刻的分析。我认同滕博士对“全球经济循环受阻及其影响”的分析方法和逻辑,但并不认同滕博士对逆全球化的趋势判断。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是不会长久的。如果真的出现书中所说的,在很多行业各国被迫构建各自的供应链,甚至出现“自给自足”,那一定是历史倒退。专业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逆全球化是持续不了多久的。 面对通货膨胀的“灰犀牛”和经济衰退的“黑天鹅”,本书对通胀和衰退的最严重后果——失业及其对策,论及不多,似以为憾事。当然,滕博士对当前全球通胀与衰退风险做出明确警示,对产生原因也做了深入的分析,不仅会有利于专家学者的国是建言,也一定会有利于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据此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案,化解就业的压力,缓解失业的矛盾,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全球通胀与衰退》一书序言,内容有删减) 滕泰 张海冰著 中译出版社出版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