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3-23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巧用“望闻问切”纾解民企困难 |
|
作者:
■江凡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61 |
|
|
|
|
|
|
江阴市月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坚持党建引领,以月城商会为切入点,成立商会党支部,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架起“连心桥”、当好“参谋员”,通过各种形式为企业家送去“及时雨”“雪中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现党建与发展“同频共振”,激发“红色力量”,促进月城“两个健康”发展。 凝聚共识“望”大局,强引领,谋发展 强化引领,服务“两个健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增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项目攻坚、民生保障的能力。与市镇两级相关部门党组织结对联盟,整合资源,发挥所长,为商会企业“办实事、解难题、送服务”,争做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员”、当好重点重大项目全流程“代办员”、构建政企沟通“连心桥”……建立全天候点对点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月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丰富形式,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企业家赴宜兴、莫干山等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多种形式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不断增进“四信”。 筑牢根基,坚持同心同向。先后成立商会党建联盟和商会党支部,“红色展厅”“红色车间”“党员先锋岗”……通过多种形式把理想信念教育送入企业、车间、班组,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倾听建议“闻”呼声,查需求,破难点 搭建政企“连心桥”。结合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所思所忧所盼,充分发挥政企沟通平台作用,建立“政企沟通走访联系”机制,及时倾听民营经济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企业解决疫情、双控、限电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困扰。 打造服务“直通车”。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督管理、农商行等部门开展商事服务,为会员企业提供政策、法律、融资等方面服务,及时掌握反映企业利益诉求。 擦亮同心商会“新品牌”。商会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以促进会员成长为目标。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普惠+精准”服务模式,依托月城商会研学沙龙,实施菜单化服务、项目化施策,党政主要领导带队,与商会企业家共赴顺德、东莞、深圳、合肥等地学习考察。 千方百计“问”计策,履责任,燃冰点 搭建参政议政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工作,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坚守实业、做强主业,积极投身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江阴“南征北战,东西互搏”三年行动的新征程中,积极建言献策。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着力引导全体会员以“致富思源、乐善好施”为准则,近两年在慈善基金、扶危济困等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超1000万元,参与志愿服务超100场次。 争做合法经营的典范。近两年,累计15家企业被推荐参评江阴市守法诚信企业,商会不断引导企业以更新经营理念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开设《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的区域升级与产业体系构建》等主题的专家讲座。 把准脉搏“切”症结,解难题,纾痛点 畅通服务企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同心暖企”活动,实践推进“我为企业解难题”,用心用情办实事,努力打造民营经济“三服务”2.0版本。针对前期调研走访发现的问题,或是“送诊上门”,或是“集中会诊”,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政策解读会、专家咨询会十多场次。 当好纾困惠企“店小二”。构建“24小时不打烊、360度无死角”服务体系,完善税企互动、银企对接、法企联系、检企沟通等协作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政策,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困难,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民营经济人士与党政领导干部定期交流协商机制,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民营企业家、企业管理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创二代”培训、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百千万工程”,传承发扬江阴老一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和优良传统。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