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3-17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郝东:为家乡建设牵线搭桥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32 |
|
|
|
|
|
|
截至目前,在浙江的黑龙江企业多达500家以上,累计为黑龙江招商引资22亿元。而这其中,浙江省黑龙江商会会长郝东功不可没。 每年春节,郝东都会想尽办法回到黑龙江老家,对他这个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而言,春节是一个“节”,更是一个“结”,和所有的龙江游子一样,他说自己身上有着一个浓得化不开的家乡情结:“每次回黑龙江,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家乡人民为龙江的振兴发展而埋头苦干,都很感动,这些都激励着我们在他乡努力拼搏,展现龙江人的最美风采。” 2000年,郝东从黑龙江到浙江打拼,在浙江奋斗20多年,一步步把企业做大做强。目前他的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地产开发、建筑总承包、装饰装修、园林景观、门窗幕墙等多个领域。离家22年,郝东如今的身份是浙江正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正坤集团下辖十余家子(分)公司,先后承建了多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多项工程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文明工地和样板工地。 无论身处何地,郝东都心系家乡。担任浙江省黑龙江商会会长以来,郝东积极组织商会活动,号召同乡人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发动商会会员为家乡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在浙江的黑龙江企业多达500家以上,累计为黑龙江招商引资22亿元。 担任第二届浙江省黑龙江商会会长以后,郝东还率领商会在每年春节之前开展一次特殊的慰问活动:为当年支边赴黑龙江屯垦戍边的杭州老知青送去新春的祝福和慰问。 50多年前,数万名杭州知识青年响应号召离开父母亲人,远赴东北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重任,为边疆的开发建设、文明进步奉献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热血,乃至生命,为黑龙江现代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因是知青运动,让黑龙江与浙江结下不解之缘。随着知青陆续返城,那些当年为黑龙江建设奉献了青春的年轻人已经步入老年,但他们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之情却因为地域远隔和年老体迈无法远行而无法实现。更有甚者,个别返城知青还面临着生活困难、老来无依的窘况。 2020年开始,郝东就率领浙江省黑龙江商会热心会员开始了每年一次的春节探亲活动:春节前,他们兵分多路,探望杭州城里的老知青,慰问特困、重病老知青。3年来,慰问团所到之处,这些来自老知青们第二故乡的亲人们与特困、重病老知青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生活环境和经济来源,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为他们送去产自黑龙江的绿色优质大米、土特产,勉励他们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安享晚年。 每到这时,一声声问候都让被慰问的老知青们热泪盈眶,他们拉着慰问团成员的手,不禁感慨:“年轻时,我们付出过;年老了,黑土地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感动、感谢新一代的黑龙江商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诚信龙商,情系两江”,3年来,郝东率领的浙江省黑龙江商会对老知青中特困、重病知青的关爱慰问活动,在杭州城里被广为流传。 郝东表示,作为生活在浙江省的黑龙江人,会主动延续这种行动,从而不断延续“两江之情”。 作为浙江省黑龙江商会会长,同时他还担任了黑龙江省工商联的执委。后一个角色,他依旧担任的合格、出色。在他看来,只要有机会,无论是故乡还是第二故乡,能为浙江、黑龙江任何一个地方做点事,“都是应当应份的”。 虽然工作生活在浙江,但郝东时刻关注着家乡黑龙江的发展与变化。郝东对黑龙江招商引资及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建议。 首先是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机遇。自贸区建设对黑龙江是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机会,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尤其是在自贸区发展中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应该就如何加速自贸区建设展开政企沟通,多一些交流和碰撞,真正摸索出一套能把自贸区作用发挥到极致的策略。 其次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发挥黑龙江粮食大省的优势,在全国大力推广黑龙江农业品牌,完善农业“供应链”建设,从上游供应端、物流通道建设、仓储中心、加工中心等多方面着手,打造龙头企业,打出龙江特色产品的中国品牌,用企业口碑带动龙江招商引资上台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