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3-16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产前超声诊断助力民营医院抢抓红利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11 |
|
|
|
|
|
|
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其中强调:规范孕妇产前筛查,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网络,开展相关特色专科建设,加强产前超声诊断等防治手段。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专家表示,这项政策意味着,产前超声诊断或将迎来“风口”。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孕妈人群规模达到1445万,而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育龄女性进入了备孕的行列,未来孕妈人群增长率亦将有望提升,预计2022年分娩的孕妈人群达到1530万。 通常来说,一个孕妇从刚刚怀孕到生产,一般需要经历6-10次产检;也就是说1500万孕妈群体的背后,蕴藏着上亿次检测需求。 伴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以及政策红利的持续推进,未来产前超声诊断需求还将持续性增长,成为各级医院的主要获客来源和重要增长点。“而民营医院想要快速入局产检市场,抓住这波红利,彩超是既快捷又高效的选择。”上述专家表示。 作为产前诊断的必备设备,彩超不仅能满足不同阶段的多样化检测需求;在营收能力上,彩超也是公认的“吸金”项目。 HIA《中国医院成本报告》中,超声诊断以高达130%的成本收益率位居前三,超声诊断已然成为了医疗机构“最赚钱”的收费项目之一。 上述专家认为,无论是出于客源还是营收考虑,对于民营医院来说,配置彩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一直以来产科超声以诊疗量大、流程复杂著称,然而民营医院人员设备配置有限,因此效率成了制约妇产科营收的重要因素。 医院对彩超的需求是体现在妇产、腹部器官、血管等多个领域的,而分别配置又会大大增加经营成本,因此民营医院的彩超在妇产技术足够专业的同时,也要能满足全身诊断需要。 上述专家表示,由此可见,对民营医院而言,智能高效、妇产专业、全身适用的彩超设备才是民营医院拓展客源、实现增收的“优选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