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3-02
2022-03-02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安徽国信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强:

以奋斗凝聚企业价值

作者: ■本报记者靳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72
    
    创立了安徽国信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董强,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代表,短短7年的时间,一块块数字化巨石被他和团队推上了相关行业的山巅,创新、转型,迈向更远。
“壮士断腕”的创业之路
    “每个走上创业之路的人,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每天要面对的并不是成功,而是困难和失败。”
    2015年,32岁的董强决然放弃了安徽南瑞中天的副主任之职,选择了一条更难的创业之路。但或许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坚定。回想自己的成长之路,从年少时对发电的巨大兴趣到大学时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从芜湖县供电局的实习工作,到南瑞中天的迅速进步;从爬电线杆、装开关柜的基础作业,到对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技术的兴趣,以及地下车库到地面的通信问题的技术突破;初心如磐,一脉相承,董强走过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电网事业的创业艰难可想而知,但行业数字化的广阔未来,也让这份“壮士断腕”更显瑰丽。从博辰电力科技的前身发展到现如今的安徽国信类脑智能科技,企业迎来的并不只是名称的转变,更多的是对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对高素质、高学历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巨大引力,以及对每一个合作企业和伙伴的专业优质的服务。
    在风雨兼程的常态中,董强凭借多年的销冠经验和人脉积累,带领团队将电力线载波,宽带载波、无线终端等产品销往了华东各网省电力公司,同时也收获了清华大学研究院、施耐德、西门子、ABB、摩根智能等多家企业单位的信任和认可。广阔的神州大地上,数字空间相互交融,对于董强来说,“责任、担当”的精神将继续燃烧,“挑战不足,追求突破”的热情将持续炙热。
“突破重围”的核心法门
    “十年磨一剑,风雨无所阻”,当企业进入了稳步发展之后,如何顺应发展、应对挑战,让数字技术应用真正回归和渗透到大家的生活中去。
    董强深知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作为国信类脑总经理,同时还身兼深圳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职的他,又重归校园,成为一名在读的经济学博士。
    试图以自我和企业的奋斗为科技的自立自强写下一笔生动的注脚。
    从2018年至今,国信类脑在董强的带领下,展现出了其创新能力,与安徽大学合作,共建科研团队,致力于开展科学研究、共建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安全省重点实验室,探索人工智能安全产业化方案,开展相关应用示范,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体系与创新平台;此外,为国家电网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基于边缘计算的台区采集故障深度智能分析系统,大数据精益化管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计量装置普查、数字化供电所、变电站人工智能巡检平台、变电站数字孪生项目等;近期,还为山东、山西、江苏、安徽等多地,定制“城市电力管廊数字孪生综合管理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中各类线缆、电力通道维修、扩容等造成的“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对提升城市电网运行效率、城市总体形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坚守属于企业和自我的小浪潮,以实力把握机遇,以创新重塑思维,方能乘风而起,破万里浪。
“回归真我”的领导魅力
    时间,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允诺,也从不辜负对筑梦者的奖赏。在电力行业奋斗了18载的董强,除了保持专业技术的过硬和持之以恒的学习之外,生活中也是一个阳光大方、热爱运动的人。
    “真正的优秀不是任何人或事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
    这是董强一直在默默践行的一句话,大到带领团队,考博,小到做饭、照顾家庭,力求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才能让平凡的生活碰撞更多的新意和情趣。
    以“追求个性,凝聚共性”的智慧,为团队发掘出始终前行的力量;以“真诚明确,直击需求”的沟通,让合作伙伴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的勇毅,重塑一个内心强大,从容笃定的真我。
    董强说:无论数字化的未来迈向何方,人始终作为科技的主宰,不断地自我精进,苦干实干,讲求方式方法,才能立足“个体之微”,心怀“家国之大。”
    时代最善于提出新的指示和需求,但奋斗二字已经写入了每一代中国人的基因。董强虽然作为数字化经济的先行者和受益者,但跋山涉水的创业精神、经年累月的修身正己、命运共同的齐心信念和顺应时代的创新求索,是迈向辽阔未来,永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