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2-28
2022-02-28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建立长效机制 提供实在服务

“有问题找工商联”成即墨靓丽名片

作者: ■本报记者路敦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30

    为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青岛市即墨区工商联大胆尝试,求真务实,打通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建立了政企“新e通”,搭建起民营企业反映问题、表达诉求的快捷通道,在解决企业现实问题、推动惠企政策出台、助推企业发展等方面频频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为民营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民营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工商联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有问题找工商联”已成为一张靓丽的工作名片。
    完善平台运行机制
形成意见建议办理“闭环”
    据即墨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以前政企沟通渠道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邀请政府领导参加民企座谈会的方式,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这种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民营企业的一些问题,但是明显具有“人治”色彩,缺乏连贯性,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无法凸显机制效应。经过积极争取、大胆尝试,即墨区工商联建立了政企沟通长效机制——政企“新e通”,意见建议从收集、分解、办理、反馈、评议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在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现实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新e通”流程,即墨区工商联每年都开展多次企业实地调研和企业家座谈会,收集上报企业反映强烈、亟需解决、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自“新e通”实施以来,累计调研企业300余家,几乎覆盖全部执委企业,累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16次,收集意见建议150条,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41条,推动政府部门出台普惠性惠企政策10条,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获得感。
    同时,对梳理汇总的意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在一个月内完成事项办理,做到了事事有回声,件件有着落。意见建议办理结束后,即墨区工商联召集部分企业家,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举行面复座谈会,针对民营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对部门办理结果,区工商联组织企业现场评议,评议结果直接纳入区政府对部门的考核,督促部门对能马上办理的意见建议“好好办事”,暂时不能办理或无法办理的意见建议“好好解释”。目前,通过政企“新e通”上报的意见建议85%以上的得到解决,企业满意率达到95%以上,居青岛首位。
    突出三个重点
    保障“新e通”有效运转
    政企“新e通”是一套运行机制,也是一个平台,需要有完善的保障措施。
    政企“新e通”的重点在收集有效的、具有代表性和深度的意见建议和政策诉求,意见建议和诉求收集得好、质量高,才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即墨区工商联先后多次组织副主席企业座谈会、行业商会座谈会等多层次不同群体的座谈会,并联合检察院、法院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面对面听取企业呼声,收集意见建议,解决现实问题,工商联企业涉法案件得到司法部门“重点关注”。
    政企“新e通”的关键点在意见建议和政策的办理。企业意见建议办理得好,企业就满意、就信任,就会形成政府和企业的良性互动。即墨区政府督查办对工商联提报的意见建议办理全程督办,保证了意见建议的办理成效。更为重要的是,这项工作得到即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为“新e通”开绿灯,抓调度,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政企“新e通”的支撑点在考核。每次政企面复会,即墨区工商联都组织企业家对部门办理情况进行现场评议,评议结果直接与区委、区政府年终对部门、镇街考核挂钩,从而推动政府部门转变作风,主动对接,主动服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民营企业活力迸发
    政企“新e通”,是政企沟通方式的创新,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形成了政府和企业间的良性互动,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企业意见建议办理这一“闭环”,许多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得到了有效解决。一些超出地方政府部门职权范围的意见也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在解决政府部门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政府部门真正听到了企业的呼声和需求,逐步改变“重处罚,轻服务”工作作风,变“向后看”为“向前看”,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寻找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办法,“店小二”意识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合力逐步形成。
    同时,让更多企业家声音进入决策,民营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迸发,大大提振了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信心和决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