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2-2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科远智慧助力多行业智造转型再升级 |
从智能向智慧嬗变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通讯员薛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05 |
|
|
|
|
|
|
近日,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远智慧)无人化业务再传捷报,继成功实施炭素行业首台套无人行车应用后,再度中标信发集团·新疆农六师碳素有限公司12台无人行车项目。此举标志着科远智慧持续助力多行业智造转型再升级。 从最开始的“自动化”,到后来的“智能化”,再到现在的“智慧化”,科远人走过了一条长长的路。这条路是用技术创新和民族自信铺就的。 1993年的南京百家湖畔,还是杂草丛生的偏僻之地。南京市江宁县秣陵乡胜太大队二楼的一间小办公室门口,挂出了招牌——“南京科远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搞生产,做研发,一排台式电脑,一拨技术骨干,都挤在这个不大的房间里。客户要是上门谈业务,环境太简陋,就借大队书记的办公室用。 谁也不会想到,27年后,当初那块小小的招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巨人”——2020年11月,科远智慧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科远智慧旗下除了“小巨人”外,还有两家“瞪羚企业”:江苏睿孜星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荣获“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南京科远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入选“南京市瞪羚企业”。 “‘象牙塔’里虽然舒适,但大学校园难以将成果直接转化,只有走出校园,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才能振兴中国民族自动化产业,实现产业报国。这是我们的初心和梦想。”科远智慧创始人刘国耀和胡歙眉就这样开始了创业之路。 岁月不负韶华。当年的东南大学教师,现在是上市公司掌门人。期间,有艰辛,有汗水,也有收获和笑容。 1997年,第一代NT6000分散控制系统在科远智慧诞生,这是国产工业自动化1.0时代,是零的突破。此前,国内的自动化被外国公司垄断。 有了“1”之后,工业自动化国产与进口的比例,从1:9,到2:8、3:7、4:6;到5:5,平分秋色;再到6:4、7:3、8:2,目前是9:1。这些数字比例每前进一步,就有包括科远智慧在内的民族企业的创新和付出,有道不尽的故事,有说不完的传奇。 经过20多年产品迭代与升级,科远智慧研制出新一代自主可控NT6000智能分散控制系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际先进,产品部分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为工业强基在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困境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切实推动“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 目前,科远智慧分散控制系统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名列前茅。 “科学求实,精诚致远”,这是科远智慧创立之初就倡导的企业精神。时代变了,技术进步了,但初心一直没变。 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科远人砥砺前行、创新奋进。科远智慧的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研发投入每年不低于营收10%。建设包括江苏省热工过程智能控制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设立了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承担了数十项江苏省级、国家级重点项目,获得200多项技术专利和350多项著作权证书。 2010年3月31日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时,科远的全名是“南京科远自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更名为“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三者的区别,科远智慧副总裁赵文庆用窗帘打了一个形象比喻——最早的窗帘需要用绳子拉;后来按一下窗台上的自动装置就行了,这是自动化;再进一步,躺在床上用遥控器一按,窗帘就打开了,这是智能化;今后,你还在睡梦之中,根据大数据判断,窗帘已经“知道”你什么时候起床,到时间会“自己”打开,这就是智慧化。 目前,科远智慧已构建起覆盖智慧工业与智慧城市两大领域的系列方案与产品体系。智慧工业包括智慧能源、智慧化工、智慧冶金、智慧建材等,智慧城市包括智慧城管、智慧水务、智慧园区等。 谈到未来发展,赵文庆表示,数字化的潮流浩浩汤汤不可阻挡。科远智慧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产品研发上持续加大投入,利用智能设备、5G等先进技术,用工业互联网的思维,重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系统,助力用户实现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经济的发展目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