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1-25
2022-01-25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让中小企业“小而专”“小而活”

辽宁省工商联建言:做优做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作者: 【程景亮记者孙智沈阳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13
    在日前召开的辽宁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辽宁省工商联建议,强化协同发力,灵活精准施策,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一步聚焦主业,做优做强,打造辽宁竞争新优势。
    2021年,辽宁省工商联就辽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做了专题调研。调研中,辽宁省工商联了解到,当前辽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面临的五大问题分别是:产业链分散,本地配套不足;政策支持有限,协同推动不足;资金压力较大,直接融资不足;人才引进留住困难,持续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新技术应用推广困难,本地市场支持不足。
    据此,辽宁省工商联建议,强化大中小企业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集群集聚。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做优做强产业链相结合,加大对本地配套能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力度,通过提升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强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瞄准大企业做不好,做不了的事,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
    在政策协同方面,辽宁省工商联建议,要强化政策供给协同,开展定制化精准服务。根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特性,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鼓励支持政策,进一步扫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障碍。在做好整体推动的同时,更加重视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个性化服务。
    与此同时,辽宁省工商联建议,要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加快人才引进培育。高度重视企业研发团队建设,构建由“重资产”向“重智产”转变的发展生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引智、引技、引才,特别注重辽宁籍人才引育工作。建立有利于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用人留人机制,鼓励实行股权激励吸引人才,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在社保、个人所得税、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此外,辽宁省工商联还就强化融资保障协同,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强化市场开拓协同,助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建议,用好北交所融资新赛道,扶持培育一批有质地有期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IPO重点辅导,为企业尽快上市扫清障碍。研究建立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的贷款风险资金池,完善融资风险承担机制。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打破门槛壁垒,消除对中小企业隐形歧视,支持引领各领域各地区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为辽宁省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丰富的新产品、新技术应用场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