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1-19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哈尔滨东盛金属有限公司: |
凭借“专精特新”成了“行业冠军”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15 |
|
|
|
|
|
|
27年来,东盛金属专注只做好一种产品。 据哈尔滨东盛金属有限公司(简称“东盛金属”)董事长张忠凯介绍,从神舟5号飞船到神舟13号飞船,再到波音、空客、C919客机里都有东盛金属的产品,甚至全球每三个易拉罐中,就有一个使用了东盛金属的核心产品。 多年来,这家民营企业凭借“专精特新”战略,成了“行业冠军”。 金属铝质地较轻,强度低,只有在纯铝中添加不同金属添加剂,才能获得满足各种要求的铝合金材料。虽然这些添加剂仅占材料比重的1%-3%,却是不可或缺的“工业味精”。从前,这种“工业味精”对中国而言,渠道基本只有“进口”,然而,东盛金属却改变了这样的格局。 2006年,在国内已经小有名气的东盛金属去参加某个国际展会,意外得到了全球知名铝业企业力拓加拿大铝业公司集团(以下简称“力拓加铝”)送来的“秋波”。作为全球顶级的铝业企业,力拓加铝的欧洲公司是专供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一线品牌汽车的配套企业,对铝合金添加剂品质要求之苛刻是全球闻名的。虽然向东盛示好,但力拓加铝却用了3年时间,要求东盛金属按要求寄出样品,2公斤、50公斤、100公斤、1吨,连续四次试样检测。2009年,东盛金属以过硬的产品品质最终让这家国际铝业公司的大门敞开了,成为进入力拓铝业的第一家亚洲公司,至今一直是他们的全球主要供应商。 当时欧美的铝合金添加剂技术比国内相关的技术水平先进至少10年以上,欧美的行业标准也更加严苛,如果产品能占据欧美市场,也就意味着在国内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东盛金属“先国际后国内”的发展战略,意外获得成功。 当时,我国一家特殊行业的铝合金企业由于其产品用途的特殊性,长期不敢贸然采用新型添加剂,而采用当时国内传统的添加剂工艺,严重制约了企业下游用户的生产。2010年,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带领团队赴欧洲考察,在参观一家世界级大型铝合金企业时,发现其采用的竟然是中国产的添加剂,而这种添加剂,正是该国内公司多年来苦苦寻找的。当时,由于竞争关系,欧洲企业拒绝向这家国内公司透露添加剂的信息。回国后,该企业经过多方打听,发现出口到欧洲的新型铝合金添加剂正是东盛金属的产品……从此,这家企业通过采用东盛公司的新型添加剂,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产品质量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2016年,东盛金属超过行业巨头德国贺氏金属公司,以全球市场占有率35%的业绩,成为了全球首屈一指。 2018年,东盛金属推出了全球第一款高含量锰添加剂——93锰添加剂,添加剂成分中锰粉与助熔剂比例为93:7。据张忠凯介绍,助熔剂主要用于帮助目标金属快速熔化于纯铝之中,含量越少,合金纯度越高。三十多年前,同类产品刚问世的时候,锰粉与助熔剂的配比一直是60:40。93锰添加剂的研发成功让全球铝业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从此,东盛金属引领着全球铝合金添加剂行业的风向。 如今,作为铝合金金属添加剂全球首屈一指的生产制造商,东盛建有3家生产基地、3家技术研发中心,拥有12条产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到目前为止,东盛金属已占据全球铝合金添加剂市场份额超过35%,自2013年起,连续7年在国内铝合金添加剂领域销售额位居全国第一,与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关系,是美国铝业、俄罗斯铝业、海德鲁铝业等全球十大铝业集团的核心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和轮船等用铝。 张忠凯说,凭借高品质,作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商,东盛金属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跨越了规模竞争、价格竞争阶段,迈入了品牌竞争的企业经营最高形态。 如今,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25%用于产品研发,同时还积极倡导产学研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新项目。2011年6月,东盛金属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共建“铝镁合金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全国首家铝合金添加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凭借“知识产权创造”战略,东盛金属获得了一串金光闪闪标签:黑龙江首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全球十大铝业集团、中国十大铝业公司的主供应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先进集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