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1-1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新年第一碗“麻辣粉”来了 |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
作者:
■本报记者郭钇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50 |
|
|
|
|
|
|
新年第一碗“麻辣粉”来了。 日前,央行公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两项操作细则,同时宣布两项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MLF利率下调后,多为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或将同步下调,与居民月供房贷挂钩的5年期及以上品种或同步下调10个基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本次降息可看作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中,另一项重要的支持稳增长的工具。在“稳增长”预期之下,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发力支持稳增长,相关政策比较密集出台实施。在本月进行降息,体现了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的要求。温彬认为,虽然市场对降低政策利率的呼声仍然较高,超额续做MLF和逆回购并降息10个基点仍略超市场预期。 温彬说,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政策需求较为急迫,在年初的1月份即降息体现了货币政策落实发力靠前的要求;另一方面,本次降息10个基点,与疫情初期第一次降息等幅度不算小,是加大逆周期调节的体现。 降息意在提振融资需求、稳固实体经济。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认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仍不稳固,叠加疫情变异和反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凸显。从1月17日出炉的经济数据来看,2021年四季度GDP增速仅有4%,2021年12月投资和消费数据也不理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回落至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单月仅增加1.7%),表明供需两端维持弱势,市场信心恐显不足。同时,12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1300亿元,其中企业新增贷款主要依靠票据冲量,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显著减少,反映了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需求偏弱。此时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稳定市场预期,为对冲经济基本面的下行压力提供支撑。 本次降息较好运用了时间窗口。温彬认为,从全球来看,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高企,货币政策收紧预期逐渐强化,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预期提前,按照当前进度计划,其量化宽松将于3月份退出,加息可能紧随其后,因此美联储加息前的这段时间不失为较好的时间窗口,货币政策掣肘相对有限。 MLF利率等来下调,LPR利率下一步的走向备受关注。 唐建伟表示,由于2021年12月的一次LPR报价调降的幅度较小,且为非对称调降,其中一年期下调5个基点,五年期不变。此次MLF操作利率下调幅度增至10个基点,将大概率引导本月LPR报价同步下调。其中,一年期LPR可能下调5-10个基点,五年期LPR可能同步下调10个基点。宽信用将有利于带动银行降低企业贷款定价,减少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融资需求;中长端利率下行也有利率托底房地产市场,减轻市场观望情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