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1-1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数字挑战促佳能蝶变的启示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77 |
|
|
|
|
|
|
编者按: 日前,因近年全球照相机市场不断萎缩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落户广东珠海32年的佳能珠海有限公司面临空前的经营困难,最终宣布"终止公司生产"。佳能珠海有限公司的停产给我们带来很大触动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老牌公司如何转向新兴业务寻找出路,以及终止生产企业如何给员工经济补偿。针对这一话题,编辑特选刊两篇评论与读者分享。 据报道,广东珠海高新区日前对多家媒体确认,在珠海发展32年的佳能珠海已停产,目前企业正在跟员工商量处置方案。佳能最新回应,珠海工厂还会保留少许零部件生产线。 1月12日,佳能珠海公司发布致全体员工信,表示“因近年来全国照相机市场急剧萎缩及新冠肺炎疫情长期肆虐,公司经营面临空前困难,虽经公司及各位员工共同努力,依然未能扭转困局,总部经慎重研究,做出艰难决定,终止公司生产。” 佳能珠海公司成立于1990年1月,主要生产镜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影像产品,是佳能小型数码相机即卡片数码相机的主要产地。佳能珠海生产的卡片数码相机曾占佳能全球卡片数码相机销售量的一半。 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以及摄像功能的不断改善,近年来小型数码相机市场急剧萎缩。据相机影像产品工业协会报告,2020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为888.6万台,较2019年下降41.6%;而巅峰期2010年,这个数字是1.2亿台。 2012年胶片巨头柯达申请破产,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也预示了数码时代的来临。成立32年的佳能珠海公司宣布停产,也让我们看到,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摄像功能逐步取代小型数码相机,佳能这样的国际品牌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市场的变化与挑战。佳能业务范围广泛,打印业务是其支柱,2021年第三季度佳能营业额为8333亿日元,其中影像业务为1538亿日元,占比约18%;而打印业务领域营业额4592亿日元,占比约55%。 据了解,在影像业务这一块,未来佳能将在自动驾驶中的车载摄像机、机器人的“眼睛”等领域积极拓展;此外,“未来佳能要在办公解决方案、数码印刷、安防监控和医疗设备等B2B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在数码相机这一块,微单无反光镜相机将成为数码相机的主流,佳能近期表示,对佳能来说“在中国市场上,单反和微单同样重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社会、数字时代的来临,不仅佳能谋求转型蝶变,传统相机巨头纷纷转型谋出路,如尼康开始涉足数字化制造、富士进军医疗健康领域等等。事实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很多行业都渐渐被称为传统业务。近年来银行支行不断收缩,数字化转型也成为银行的重要课题;各种传统零售业、服务业都在积极转型求变。 近日屈臣氏直播“翻车”,其传统门店销售下滑现状引关注。据报道,2015年起屈臣氏中国内地营收开始逐年下降;2016年屈臣氏中国营收下降4%,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时同店销售额下降10.1%;2017年同店销售额继续下滑4.3%;2020年屈臣氏全年收益为1335.32亿元,同比减少6%,创下2016年来最大跌幅。在新兴电商销售渠道的冲击下,传统销售渠道受到冲击,传统零售、传统服务业都面临同样的境遇,屈臣氏传统门店销售近年来逐年下滑,只是其中一例。积极应对数字时代对于传统行业的挑战,积极谋求转型蝶变,不仅是佳能、屈臣氏等这些跨国公司的策略,更应是更多中小企业求变求存的出路。 据佳能珠海官网,截至2012年底佳能珠海有员工8000余人;而截至2020年底,佳能珠海还有员工1317人;佳能珠海员工人数持续下滑的同时,佳能珠海每年生产的镜片、数码照相机及数码摄影机数量也连年下降。有观点认为,数码相机败给了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对影像芯片的研究与应用,对传统光学成像的数码相机市场造成了冲击。佳能珠海生产的主要是中低端小型卡片数码相机,准确地说是中低端小型卡片数码相机败给了智能手机。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的发展,手机不断升级换代,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这也加快了手机功能的升级与质变。随着手机技术与功能的不断升级,以及更为广泛的应用,其对中低端小型数码相机的取代,也是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手机作为信息接受终端,或可能会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取代更多的功能,比如现在手机的支付业务普及,纸币流通逐步减少等。 在这个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面临着机遇,但也同样面临着数字时代的挑战,对于挑战,佳能这样的跨国公司也不得不及时“断臂”谋求转型蝶变,本质上也是一种预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