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1-1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2021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
|
作者:
【记者蒋元锐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61 |
|
|
|
|
|
|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金融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由瞭望周刊社指导,瞭望智库主办的“第六届新金融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瞭望智库与中国光大银行联合发布了《2021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金融消费者体验与保护的道与术》(以下简称《白皮书》)。 据悉,《白皮书》在中国光大银行的战略支持下,在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调研支持下,课题组历时数月,通过大量市场走访和300多万份问卷调查,同时,采用了光大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马上消费金融等机构的实践案例,就共同富裕目标下“金融消费者体验和保护的道与术”进行了深度分析,探索现实问题,寻找金融促进共同富裕尤其民众精神富裕的着力点。 《白皮书》指出,金融消费者对精神富裕的需求越来越高,课题组因此提炼出在解决消费者体验及保护痛点问题的“SHE模型”。 S即Security,安全意识;H即Healthy,科学消费;E即Entitlement,价值获得。安全意识层面,近年来,技术进步在带来金融创新、服务升级的同时,也滋生了非法集资、非法盗用、非法采集信息等乱象,消费者在开展消费和参与金融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科学消费层面,课题组发现,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不再是满足刚性的生活需求,而是盲目从众、欲望膨胀、互相攀比的非理性消费,近年来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带动下,年轻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改变;价值获得层面主要涵盖消费者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对消费满意度、实惠度、新鲜感等层面的体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满足消费者的获得感,一方面要通过提供服务和减费让利等方式,让消费者在物质层面获得实惠和利益;另一方面要打造出“全场景服务生态”,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追求,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白皮书》分析了金融机构管理机制痛点与难点。一方面,消费者体验存在动态性和长期性,消费者需求呈现分层和多样化,且正在快速迭代和进步,因此提升消费者体验必须长期坚持,跟踪消费者需求不断精进,才能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传统组织结构也存在短板,造成了部门之间的联动壁垒,并且短期经营指标和长期主义也存在矛盾,需要管理层充分平衡、加以解决。 从业人士认为,提升消费者体验是一个动态且长期的过程,贯穿于金融机构经营始终。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金融机构提升消费者体验面临诸多新挑战,亟待加强提升消费者体验的系统性工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