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1-10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新能源车企的竞争力核心在于自主创新 |
|
作者:
■谭浩俊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25 |
|
|
|
|
|
|
不能不说,新能源汽车能够受到消费者青睐,能够在汽车市场整体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与政府补贴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力度很大的补贴,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较强的市场活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如果补贴减少或取消,又将带来怎样的变化,市场活力能否保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据报道,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表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也就是说,2022年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获得的政府补贴,又要比2021年少30%,对消费者而言,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 虽然说此项政策并不是突然出台,早在2020年4月,四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原则上2020年至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无论是汽车生产、经销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当政策真的落地,还是会对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欲望产生一定影响。在补贴政策没有完全退出前,会不会出现一波新的增长,还是值得期待的。尽管补贴政策比2021年又退坡30%,毕竟还有补贴,过了2022年,怕真的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事实也是,面对汽车市场近乎白热化的竞争,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日子不太好过,新能源汽车能够异军突起、独领风骚,靠的就是政府补贴、未来政策预期、地方在上牌等方面的优先。一旦补贴政策全部取消,会不会出现市场迅速转冷现象,对汽车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政策之外,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如果价格不具竞争优势,加上行航里程处于劣势、充电设施不够完善、电池生命存在担忧、换电池成本预期不佳等,是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活力的,也是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的。 显然,在未来补贴政策取消之后,新能源汽车的矛盾和压力,将逐步转向企业和经营者。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否在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方面做出更大改变与提升。一方面,能否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工艺水平的改善、原材料成本的降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的目的,用价格吸引消费者,用价格挖掘市场潜力,而不完全依赖于政府的强制推行;另一方面,在性能的提升方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否在现有基础之上,做出更多改进与提升,最大力度地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性能方面的水平和效率,通过性能的改进和提升,赢得广大消费者的心、赢得汽车市场、赢得未来。 要知道,无论哪个行业,也无论哪个企业,都不可能永远靠补贴活着、靠政策生存。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品质,才能真正接受市场挑战,获得竞争优势。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仅需要面对补贴退坡和退出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名企的竞争。如果不能在技术、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有足够的改进和提升,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竞争优势,难度是相当大的。过去几十年燃油汽车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只会引进和合作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无法提升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只有自主创新,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就永远只能跟随,永远只能获得价值链低端的利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