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1-10
2022-01-1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堵住商标注册漏洞要从制度层面完善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1

    近年来,抢注他人商标的现象不绝于耳。国之重器“天眼”的称谓被人变成了一个卷烟商标,抗疫专家钟南山和奥运健儿全红婵等名人被李鬼冒名,华为核心芯片被合作方抢注,突然爆红的少年丁真更是被多个抢注者“撕扯”,等等。
    所有这些张冠李戴,全都是为了蹭热点,利用广告效应牟取经济利益。但这样的蹭热点,是明目张胆地造假和侵占。按照商标法的立法原则,在先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但具体怎么保护,并不是一个空泛的规定能自动兑现。由于目前的法律体系里找不到具体对应的权利归属和保护依据,为一些抢注者留下了可乘之机。结果是李鬼假冒李逵,李逵反倒成了李鬼。童话大王郑渊洁被逼得停止写作《童话大王》,因为不仅他笔下的“皮皮鲁”“舒克”频频遭遇恶意抢注,就是这“童话大王”的称号,他也叫不得了,也被抢注了。据报道,郑渊洁打了多年官司,目前还有672个商标落入他人之手。
    更有甚者,抢注商标行为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的抢注成功者将其转让牟利。注册费只需要几百元,但如果抢注的名气大,就可以用几百倍甚至上万倍的价格转让。受让方也有一些专门吃打官司这碗饭的律师,比如“青花椒”的注册者将商标转让后,接手者在全国到处提起诉讼,向这三个字的使用者索赔,居然成功获得赔偿。
    对在先权利保护,是国际上商标注册的普遍准则,在具体实施上,只要最早使用人能够自我证明即可获得。我国商标注册虽然也是这个原则,但实际上并不核对真伪,而是谁声明就算是谁的,并不审核“实际使用”和“真实意图”,注册成功后的情形也差别很大。国际上一旦出现假冒注册,很快就可以申请撤销,但在我国,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有的几乎是雷打不动。
    比如郑渊洁,维权历史已经20多年了,但672个被抢注商标中,目前成功维权的只有16个。平均每追回一个争议商标要花6年时间,耗费约9万元。以“皮皮鲁”商标的维权为例,在郑渊洁起诉后,被起诉企业的商标起初被裁定为无效,后该商标注册人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后又发回重审,经相关评审机构裁定该商标可以使用,郑渊洁需要继续起诉……
    公开资料显示,“青花椒”商标此前已经多次被不同的申请人提出无效宣告请求,但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在2017年、2019年和2020年裁定争议商标予以维持。
    如果说“青花椒”的商标有搅扯余地的话,郑渊洁的“皮皮鲁”“舒克”等文学人物,则由郑渊洁一支笔写出来的,郑渊洁是权利人毋庸置疑,理当享有著作权,但在目前的法律体系里,并没有对应的权利归属和保护依据。也就是说,法律上存在先天漏洞,难怪国家知识产权局要开展严打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专项行动”。
    2021年9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施行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将提交恶意商标注册申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陷入了曲线救国的困境。不在受理环节核对真伪军,而是在后来惩办造假,终究不是治本之策。直接抵挡虚假注册,原本并不难,只需要注册者出示证明材料而已。法律有漏洞,就该及时完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