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2-22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五个维度解读张謇精神 |
|
作者:
■罗一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5 |
|
|
|
|
|
|
编者按:12月6日,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江苏省委统战部等主办的"张謇论坛: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建设"论坛在江苏南通举行。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江苏省张謇研究会名誉会长罗一民出席活动并发表主旨演讲。编者根据演讲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张謇的商业道德完整突出表现为:以儒家伦理为取向,以造福民生为“大德”,以强国富民为“大利”,以诚信为根本遵循,以勤俭为成功基石。就思想理念而言,其先进性、高尚性、系统性,已超越了时代和国界,在当今世界照样熠熠生辉;就其行为实践而言,其示范性、表率性、可行性,已被企业家和全社会广泛认同,依然是我们今天的学习榜样。 立身之本:“言商仍向儒” 张謇认为,即使经商,也要保持儒家本色,心系天下苍生,负起道义担当;即使经商,也要以儒家的道德伦理为准绳,讲公德、重品行。 他一方面怀揣炽热爱国心和执着强国梦献身实业报国,一方面在商海驰骋中处处以道德为先,把道德追求放在首位,成为“言商仍向儒”的一代宗师。 他认为,“一国之立,必有其本。本何在?在道德”。“无人伦道德之国,未有不覆者”。张謇对道德价值有如此高深的认识,无论是作为传统儒生,还是作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都必然会以身作则,模范践行商业道德,会全力在商界、在全社会倡导推行道德伦理。 济民之道:“大德曰生” 张謇在解释“大生”二字时曾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和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以上的生活。” 孔子在《易经》里所说的“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是指天地之最大恩德,是为宇宙和人类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环境,让各类生命各得其所,繁衍生长。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初衷,即他所追求的“大德”,就是要让百姓能有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保障,而不是自己赚钱发财。 经世之道:“大利不言” 张謇有一副对大生纱厂的题联:“生财有道,大利不言”。在他看来,企业家经商办厂,赚钱生财理所当然,但要遵循基本的道义准则,不能赚昧心钱,发不义财。 张謇远远不满足为股东谋福利的“众仆”,而是要做一个明大义、求“大利”、明大德的“公仆”。 张謇在大生纱厂渐有赢利后,便着眼于回报社会,一面大举扩张,创办了从工业到农业、到服务业的一系列利国利民的现代企业,一面动用大量企业赢利资金兴办教育、文化、慈善、市政等各项民生公益事业,造福当地民众,引领全国现代化建设。 从商之道:“将信为本” “将信为本”出自张謇为上海织布交易所的题词:“抱布贸丝,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成贾征偿,将信为本,循之以行。”这里着重表明:就如棉布与丝绸的商品交换,商业贸易的本质是以物易物,互通有无,各得其所,因而要以诚信为本,共同遵循商德准则。 这里既讲明了商业道德的核心——诚信,又道出了市场经济的真谛——公平。他倡导“将信为本”,既是为了兴业强企,也是为完善公平的市场经济。 他的诚信已关联到企业对消费者、企业对企业和银行、企业对内部员工和股东、企业对政府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修养之道:“勤俭为基” 张謇写信教诲爱子张孝若说,“天下之美德,以勤俭为基。凡致力学问,致力公益,致力品行,皆勤之事也;省钱去侈,慎事养誉,知足惜福,皆俭之事也”。 在张謇看来,刻苦勤奋做事创业和在生活上节俭去侈,是“天下之美德”的基础,也是经商及各项事业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正如他在告诫商校学生时所说,“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 张謇一生勤奋无比,“为世牛马,终岁无停趾”,举世罕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事业成功、生活富足后,依然能保持勤俭耐劳、富而不奢的状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