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2-01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阜新老季渔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季雪峰: |
“铁军”里走出来的“鱼司令” |
|
作者:
■程景亮本报记者孙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2 |
|
|
|
|
|
|
无论是南赴深圳打工,还是回乡自主创业,季雪峰始终笃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连续两届担任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党代表,被评为“阜新好人·最美退役军人”“辽宁特色小微企业”,以及建立的“渔果共生”生态养殖模式,都是季雪峰这份笃信的佐证。 当兵的人 1999年入伍,2004年退伍,5年的军旅生涯中,季雪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铁军”的淬炼,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班长”“优秀教练员”,并两次荣立三等功。退伍后,季雪峰传承“铁军”精神,不改“铁军”本色,坚持自力更生。在刚退伍的2年里,季雪峰做过打工人,当过保安——“既没挣到钱,也没学到手艺。” 真正的勇士总有直面生活的勇气。此番经历让季雪峰逐渐适应了另一个世界,慢慢沉下心来。于是,“打道回府”的季雪峰从学徒做起,潜心学艺,做起了铝合金门窗。 “咱当过兵的人,干啥就得像啥。”凭着谦虚好学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季雪峰的业务越做越大,从制作铝合金门窗到建材销售、房屋装修,再到承揽单项劳务分包等业务,带动父老乡亲就业。凭借过硬的工程质量,季雪峰还先后被中水电四局、中水电十三局、京沈客专二工区评为“先进个人”。 2017年,季雪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锦鲤养殖,并创办了阜新老季渔匠实业有限公司。自此,季雪峰也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老季渔匠 一个“匠”字,透露出季雪峰的“野心”——做专、做精。 为了这个“匠”字,季雪峰跑到日本拜师求学,并带回了优质的锦鲤种鱼。此后,季雪峰一方面对这批鱼苗进行本土化繁育,一边摸索本土化的繁殖技术,最终形成了从培育鱼苗到养殖成鱼的“一条龙”生产模式。 2018年,季雪峰率先于国内繁育出钻石银麟系锦鲤。2019年,季雪峰带着自己的“锦鲤”参加“巨鳞杯”第七届中国国际锦鲤大赛。季雪峰的一尾70公分长的“玉龙锦鲤”以色泽鲜明、边缘分明获得了专业评审的一致认可,一举摘得70部红白总合季军。2020年,在江苏省第二届全国锦鲤大赛上,季雪峰再次出征,获80部红白、75部C类两项冠军。 季雪峰养出来的锦鲤颜色艳丽、品相好,抗病能力强,深受河南、山东、四川、广东等地的客户欢迎,年销售量达到了几十万尾。企业目前拥有优质一流血统种鱼近百尾,年孵化锦鲤500万尾,年留养级立鲤达到1000尾。季雪峰也成了彻头彻尾的“鱼司令”。 季雪峰的阜新老季渔匠玉龙锦鲤基地也先后获评“阜新优品”“阜新市退役军人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淡水研究所产学研合作基地”“辽工大理学院乡村振兴研究所玉龙锦鲤文化示范基地”“辽宁省退役军人创新工作室”“辽宁特色小微企业”。季雪峰本人也获得阜新市第二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辽宁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 渔果共生 锦鲤养殖只是季雪峰的出发点。经过多年摸索,季雪峰将锦鲤养殖与建设生态农业相结合,采用温室大棚内鱼池与葡萄种植“混搭”养殖模式,打造出遮阴增氧双效应的循环现代农业,着力打造集锦鲤养殖、繁育、销售与采摘、观赏、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 相较传统大棚,在季雪峰的“渔果共生”大棚里,既养鱼又种植葡萄,葡萄树为大棚遮阴的同时,还能增加大棚的氧气含量,为鱼儿繁育提供了绿色环境,而养殖鱼生产的粪便、残余饲料、氨氮等有害物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处理,转化成葡萄树生长的营养和肥料,养殖水体同时得到了有效净化。借助生态系统模式,可养殖多个高档名特优锦鲤品种,年养殖锦鲤可达5万尾以上,同时葡萄年产量可达1000斤左右,单棚预计年产值可达20万元以上,利润超过8万元,效益显著。 致富思源不忘本,季雪峰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的同时,还先后为家乡敖包文化、民族事业发展捐资达数万元,为村民修路3.5公里,解决了乡邻出行难、秋收难等问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