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17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实验室经济扛大梁 |
专家认为依托实验室来进行持续性创新和重大集成创新或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径 |
作者:
■程景亮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92 |
|
|
|
|
|
|
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的发展,一种新兴产业发展模式,正从小小实验室走出来。它以企业为主导、以实验室为载体,形成了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模式。企业依靠自建或与科研机构共建的实验室进行技术研发,然后将研发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线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正是在这些看似小众,却吸引企业不惜投入巨资打造的小小实验室里,诞生了一项又一项科技研发创新成果,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专精特新“小巨人”,创造出社会价值,拉动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它被赋予了一个富有时代气息的称谓“实验室经济”。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进辽宁省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技术工程实验室,记者看到,展墙上醒目地挂着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辽宁省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技术工程实验室、辽宁省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学研联盟盟主单位、辽宁省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复合技术及其应用实验室平台、辽宁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多块金光熠熠的牌匾。 这座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实验室,是由建设单位投入近1400万元打造的,围绕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技术的研发与测试购置相应仪器设备,提高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提高新产品的实验检测水平,形成以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为主,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为一体的金属复合材料重点工程实验室。 投入是巨大的,产出效益也是可观的。从实验室走出来的项目产品,现已达到了年产1500吨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材料生产规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新增利税800万元。项目产品填补了我国在多层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内薄板的空白,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适应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需求。 而建设单位辽宁新华阳伟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专门从事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金属复合材料加工和金属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制造,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是辽宁省“瞪羚企业”。2021年还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公司多项产品被认定为辽宁省“专精特新”产品。 “正是依托于实验室进行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该公司在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材料和设备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和6项国家发明专利,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多项成果填补国内行业空白,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该公司总经理高峰表示。 而项目产业化的实施为该公司逐步增加了58个劳动就业岗位。实现了年创利税2143万元的项目目标。同时用多层复合钢材料带动地区化金属加工制造业的发展。 高峰表示,实验室的建设,为加快我国新型金属复合材料的技术优化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迅速转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最有效的途径是以企业为主体,解决多层金属形变复合技术实验室手段落后、前沿产品应用技术研究匮乏、工业模拟试验手段落后的瓶颈问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搭建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的创新平台。 实验室只是众多“小巨人”的一个缩影。根据中国能源环保行业及市场研究所市场统计,2020年中国金属复合材料的产量约为830万吨,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对复合材料的总体需求量将达到1200万吨,而且国内金属复合材料还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其金属复合材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高峰看来,这些小小实验室,不仅蕴藏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扛起了一个朝阳产业。 担当起行业重任 放眼全国,在不同领域,以往“金屋藏娇”的实验室,如今正打磨出一个又一个“金刚钻”,款款步入公众视野。 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领域,在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总站有限公司的“建设工程材料智能化检验示范实验室”,正担当起行业重任,为从百姓生活到工业生产各个领域提供力学检测实用场景。 试验人员只需在电脑上操作,试验机机器人机械臂就能自动转动,自主完成取样、扫码、钢筋称重测长、夹具加持试样、拉伸试验和卸样等步骤。借助自动化检测控制系统,试验数据实时显示。 该实验室使用的上述钢筋检测设备,由入选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深圳万测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提供。 “万测的试验机针对的是跟力有关的材料性能的测试,最接近生活或者工业领域应用的实际场景。”该公司总裁方先明表示,无论是航天飞机,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穿着的衣服,包括扣子、拉链等配饰,都离不开材料力学的性能测试。 万测只是深圳许许多多“小巨人”中的一个。资料显示,深圳有16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超七成企业专注某一领域超过10年,在各自所属的细分行业或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企业善于抓住关键市场机会,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高速增长。 液晶合成是一项传统技术,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不断进步,也面临着不断改进。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庆飞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液晶合成实验室,正在进行一项新产品的研发——通过将溶剂蒸发来合成并提纯单晶。 飞凯公司是一家为高科技制造提供配套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据该公司研发技术部总监钟晓锋介绍,公司拥有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现有研发团队78人,占总员工数的11%。去年,公司共投入290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技术研发,每年投入资金占到销售额的3%至5%。 近年来,更有越来越多企业和高校看准实验室所蕴藏的经济潜力,携手共建实验室。佛山“专精特新”企业携手上海大学,校企共建创新发展实验室,就是其中的成功典型。10月22日,“上海大学-ACF创新发展实验室”在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揭牌,共同促进“产教学研用”融合发展。 据悉,“上海大学-ACF创新发展实验室”将寻找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融合点,孵化更多科研项目和科技产品,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验室还将促进科学研究、教育、科普等,推出相应的科研项目、科研实验等方面的激励。 值得提及的是,自2018年以来,深圳市政府牵头联合各大科研机构、高校院所、高新企业,开发了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以及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实验室三家广东省省级实验室。从产业研究发展及合作构成角度研究分析,这三家实验室产业研究领域囊括了电子信息、网络科技、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多方面面向未来的技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路径 自我国2016年发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后,各类新兴企业、园区对技术服务、研发生产的需求不断扩大,而实验室经济发展模式很好地吻合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罗逸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立离不开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但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不足,如95%的数控技术,84%的高性能集成电路等还依赖国外进口。而实验室经济倡导通过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从产品研发、生产到销售等价值链各环节充分集成各主体的优势资源,实现知识和信息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以及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可见,依托实验室这个关键载体来进行持续性创新和重大集成创新,将使实验室经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路径。 (图)2021年广东省数智建造与绿色施工技术观摩会,日前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建设项目工地举行,活动旨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图为近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建设项目工地,工作人员展示巡检机器狗。 邓华/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