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12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新能源车行业渗透率“火力全开” |
|
作者:
■李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49 |
|
|
|
|
|
|
新能源车渗透率,一直是行业圈中为之乐道的话题。 直至去年底,我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增速其实并不高,仅从2015年的1.4%提升至2020年的5.4%。今年以来,新能源车火力全开,渗透率从年初开始持续快速提升。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32.1万辆,同比增长141.1%,今年1-10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213.9万辆,同比增长191.9%;今年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达18.8%,今年1-10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提升至13%。 渗透率维度的价值判断 华商基金研究员郝思佳认为,我国各地区、各线城市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均有不错的提升,根本原因是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从早年的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需求驱动,优质的新车型供给持续拉动消费需求,并带动消费者对新能源车认知程度不断加强,共同促进渗透率提升进入不断超预期的阶段。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今年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万得锂电池概念指数分别上涨61.19%、87.55%,同期上证指数涨幅0.74%。 “对渗透率的考量是我们研究新能源车行业前景的重要参考指标。”郝思佳表示,渗透率可以理解为对市场当前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比较,一款新能源车从开始用的人较少到普遍被市场认可接受,就是一种渗透率的变化,渗透率从低到高的过程,本身也是行业、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过程。 参照智能手机和SUV等消费品的渗透率历史规律,一般渗透率在10%至30%的阶段,行业提升的速度相对较快、确定性也较强。由此判断新能源车行业正在进入斜率不断超预期的高速增长期,行业基本面保持强劲。(注:斜率为衡量增长量大小的指标) 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超预期 华商基金研究员陈夏琼认为,在全球愈发严格的油耗和排放标准以及汽车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车高速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电技术(电池、电机与电控)、智能化提升产品力等方面的相对发展优势,为我国汽车产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在这其中,经过过去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全球最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并形成了电池材料的四大产业集群,部分材料早已实现出口,我国锂电中游产业链将发挥起点较高、集群效应、内需巨大等优势,在未来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车行业中不断崛起。 落实到当前投资角度,陈夏琼表示,考虑到今年下半年至明年新能源车需求端景气度确定性较强,行业增速逐季环比增加,尤其是9月下旬芯片供应紧缺情况出现边际缓解,紧缺材料环节的新增产能也有所放量,将带动新能源车产销持续旺盛,明年行业需求有望进一步超市场预期。 目前,新能源车行业可重点关注两个方向。一、受益于需求快速增长,但供给端受限,因此具备价格弹性的材料环节,包括上游的锂资源,中游的铜箔、隔膜、石墨化、磷酸铁、VC(碳酸亚乙烯酯)等环节。二、如电池技术等产业发展的方向,可关注4680大圆柱电池产业链、磷酸铁锂电池产业链、快充产业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