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1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无底线追星”不应只在粉丝身上做文章 |
|
作者:
■常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95 |
|
|
|
|
|
|
近日,微信在用户投诉页面新增了“粉丝无底线追星行为”这一项,用户可以通过该项原因对个人账号以及群聊成员进行投诉。用户只需点击个人头像,在右上角选择“投诉”一栏,然后附上聊天证据,即可进行投诉。 对于粉丝追星行为,一直以来都是网络治理的重点,而本次在社交平台微信上面也增加此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净网活动”更具体的体现。但同时也不禁引发思考,将粉丝行为加入到微信投诉平台,是否能真正起到作用?粉圈乱象,是否光靠对粉丝行为的约束就可以达到治理效果?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粉圈乱象的治理,要依靠更多平台的管制,同时关注到在粉丝行为背后的资本逻辑,才能更好地根治粉圈乱象。 微信作为一个个人社交平台,是熟人之间建立的交往网络。在这样的机制中,群体共同性较高,共同加入的群聊可能正是“追星狂热群”,在彼此兴趣相投的情况下,并不会客观看待对方的追星行为,投诉更是会少之又少。即便群体并不相同,熟人之间的顾忌也会更多,与其投诉举报,不如默默屏蔽。 “粉丝无底线追星”中的“无底线”并不明晰。究竟该由谁来界定底线在哪里?有人认为一味买代言是无底线,也有人认为追求明星同款是无底线,同样的行为在不同人眼中会存在差异,所以举报的评定也会引发很多问题。我们承认增加“粉丝无底线追星行为”的投诉原因是净网行动落实的一大方面,如果能够对“无底线行为”进行更加具体细节的描述,并且运用于微博、豆瓣等具有前台匿名,后台实名性质的平台,所取得的效果也会更大。 探究粉丝狂热追星的背后,确实有粉丝个人行为的不理智,但更多的确是资本运作设置的圈套,在规范粉丝行为的同时,对于资本的管制也应给予更多重视。资本通过前期投资将明星包装,增加其曝光度,慢慢积累粉丝,形成自己的粉丝群体。无论是明星周边的产出,还是广告代言的数据,资本都在设置圈套,诱导粉丝为自己的偶像打投。资本的逐利性和盲目性让“割韭菜”成为娱乐圈的普遍现象,通过设置虚幻的精神希望来获得自身巨大的物质利益。粉丝行为规范的前提,是资本需要做出改变,不再以流量为尊,而是真正的关注内容,让粉丝的追星行为不再停留于飘渺的人设之上,实质性的内容才能对粉丝真正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净网行动势必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过程,粉圈乱象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势必要加强管理。不妨将微信此举当做抛砖引玉的“砖”,重要的是今后该如何去改善,重要的是如何将管理不再流于形式。粉圈的乱象,决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群体,从平台力量、资本力量等做出全方位的管理,同时增强粉丝群体的自我意识和辨别能力,让明星与粉丝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引导,如此方能“玉成大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