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1-1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西“万企兴万村”行动聚焦五个“振兴” |
|
作者:
■本报记者张华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41 |
|
|
|
|
|
|
日前,山西省工商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光彩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6单位联合举办了“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大会,就“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大会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聚焦关键环节,在五个方面发力。 在产业振兴上,要在狠抓产业协同上发力,串点成链、集链成群,努力打造区域性龙头企业,加大链主型企业引育力度,积极培育潜力型、支点型企业,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要顺应产业转型大势,围绕山西省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五大平台”、“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坚持发挥企业优势特长,积极参与“三个一批”活动,支持有实力的、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区、产业园、集聚区的运营管理,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作出探索,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上作出示范,在夯实“三农”基础、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作出成果,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作出榜样,助力乡村产业更兴旺、农民更富有。经过前期深入摸底对接,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就业带动、“互联网+”、电商小镇、物流园区等项目已经有了初步合作意向。 在人才振兴上,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以多种形式加大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乡村振兴项目等为平台载体,吸引各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培养和输送民营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培育一批致富能手和集体经济管理者;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到共建村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帮助培养“土专家”、经纪人、乡村工匠、电商人才等各种专业实用人才,助力乡村百姓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在生态振兴上,民营企业要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企业发展模式,努力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者、行动者、受益者;要在绿色低碳转型上发力,把乡村生态振兴作为企业低碳发展的新起点,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环保产业,大力研发低碳技术、低碳工艺、低碳产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量;要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治理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积极参与生态修复、乡村环境治理、节能环保等重大工程建设,打造绿色工厂,当好绿色典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乡村振兴绿色底色。 在组织振兴上,要贯彻落实中央和山西省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全力支持村党组织建设和发挥作用,坚持企村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原则,充分尊重企业和村的自主权,引导民营企业党组织和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党建共抓、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探索民营企业党建与农村党建的契合点,提升企村党组织党建引领力、发展推动力;鼓励符合条件、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村支书、村主任或荣誉职务,发挥其优势特长促进企村融合发展,助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在文化振兴上,要支持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在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与乡村联合打造特色文化古村落、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共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美丽宜居新农村;引导民营企业深入挖掘农村人文资源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打造非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文创产品等,打造特色文化富民产业;鼓励民营企业发挥文化优势,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助力培育先进文明的民俗乡风、树立清新晴朗的正风正气;积极参与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助推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和农民综合素质提高。 同时会议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坚持典型引领,营造良好氛围,激励更多民营企业、商(协)会组织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切实保障“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落地落实落细。 当前,山西省工商联、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省光彩会、省农发行、省农行已成立了“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领导小组,并印发了6部门《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的实施意见》和成立领导小组的通知,各级工商联踊跃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已在山西全面启动。 如太原市工商联引导本市100家民营企业和商(协)会,与该市十县(市、区)的100个农村自愿结对,以1个企业(商会)帮扶1村、多个企业(商会)帮扶1村、1个企业(商会)帮扶多村等形式,用至少3年至5年的村企结对共建,帮助乡村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