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1-03
2021-11-03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新疆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通:

大漠里也能生“金”

作者: ■张钟凯马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31

    时值深秋,塔里木河两岸一片金黄。新疆南部沙雅县境内的数百万亩胡杨林进入最佳观赏季,乡野间190多万亩棉田正在采收,而在县城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同样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铁锹铲过地表10厘米左右的沙子后,有的地方会露出类似竹笋的柱状物体,那是沙漠里丰收季的主角——肉苁蓉。这种素有“沙漠人参”之称的中药材寄生在梭梭、柽柳等荒漠植物根部,是当地群众喜欢种植的防沙林经济作物。
    沙雅县沙漠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为了防风固沙,当地政府多年来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沙绿化工程。
    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宋勇介绍,目前全县防沙治沙面积已达5.2万亩,嫁接肉苁蓉面积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二五”末的6.9%增加到如今的7.14%。
    这片1万多亩的梭梭林是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10年来的治沙成果,在36岁的总经理黄通眼里,就像他给公司起的名字一样,大漠里也能生“金”。
    黄通说,他感受最明显的是生态效益,2011年刚开始种梭梭时,白天进沙漠栽种,晚上回来帐篷就不知道被风吹去了哪里,而如今梭梭林附近的几个村子沙尘天明显少了很多。
    随着防沙林种植规模扩大,生态工程用工需求带动了当地就业,社会效益日益明显,肉苁蓉的嫁接又让这片生态林有了经济效益。
    梭梭尝起来苦咸,但其根茎寄生的肉苁蓉尝起来却口感微甜。在大漠里栽种梭梭10年,黄通说其中辛苦“一言难尽”,但他会继续种下去。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