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1-02
2021-11-02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辽宁禾兴牧业:产业帮扶夯实致富路

作者: ■本报记者文雪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48

    水有源,树有根,民营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培育扶持。积极参加扶贫开发是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辽宁禾兴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兴牧业”)正是阜新市民营企业积极回馈社会的杰出代表。
    禾兴牧业扶贫项目注册地为阜新镇衙门营子村,主要经营范围为肉牛养殖、仔牛繁育、饲料生产与加工、生物制肥、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等。项目投资2.3亿元,帮扶贫困村5个,帮扶贫困人数818人;吸纳就业305人;公益捐赠80万元,受益贫困人数231人。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禾兴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扶贫夯实致富根基
    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扶贫工作中帮钱帮物只能解一时之急,不能解一世之急。因此,实施产业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有效的办法之一。禾兴牧业引进万头育肥牛+生物制肥+光伏发电循环经济扶贫项目。该项目预计筹集投入社会资本2.3亿元,目前,已经建起了占地面积550亩的牧场,其中大型标准化牛舍29栋约7万平方米。公司将陆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国家和内蒙古地区引进种牛和育肥牛。该项目采取“农作物-秸秆饲料-牛-有机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在解决养殖污染的同时实现资源转化和多级利用。
    在项目的运营中,禾兴牧业采取深度融合的多样化合作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降低门槛和风险,让产业附带经济优势惠及更多的贫困群众。公司初期运营,主要以自养及“公司加农户”“契约养殖”合作共赢模式进行。“公司+农户”的形式将零散的社会资本集中起来,由公司承担主要风险,贫困农户获得固定收益。其中牛粪做成有机肥返田,提高牧草质量和产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牛肉制品的品质,使项目走向良性发展的路子。项目全面运转后,肉牛年存栏量1万头,年周转两批,达到年出栏肉牛2万头、种牛5000头的养殖规模,预计年产值2.15亿元。整个项目带动阜新镇周边贫困群众参与到养殖、饲料种植和生物制肥中,人均增加收入预计超过2万元。
    二是以光伏发电为契机,推动光伏发电经济效益最大化。在牛舍、车间顶部修建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预计达到60万度,产值约50万元左右。公司在去除运营成本后,把光伏发电收益都用在精准扶贫上,确保在扶贫连续性上不松懈、在扶贫效果上下功夫,确保贫困农户增加收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三是发展“互联网+畜牧”的新型养殖方式,从而带动精准扶贫。首先,推广品牌,树立品牌意识。公司组建了新媒体团队,依托各类网络直播平台宣传公司扶贫项目和牛肉品牌,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其次,与各类电商平台合作建立销售网络。目前正在与扶贫网、供销e家、邮乐网和扶贫832等平台洽谈,初步达成了线上销售的合作意向;第三,打造自己的精品店、体验店等实体营销中心。计划在沈阳、阜新、朝阳、通辽等城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成立精品、体验实体店,实现线下线上同步运作。同时,开展牛肉食品的深加工,不断开发推出新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要。坚持靠产品占市场、靠服务保市场,靠市场保收益。
就业公益扶贫拓宽增收渠道
    禾兴牧业业务涵盖多个领域和行业,需要大量用工。公司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解决群众就业问题,坚持“劳有岗位、劳有所得”的原则实施就业扶贫,大量安排周边贫困人群进入施工队伍。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量招收牧场周边衙门营子村、满都护、同乃村贫困群众,共招收305人用工,有些工种和岗位甚至出现了父子、夫妻、兄弟同在一个场地上干活的场面,通过大量的用工实施就业扶贫,有效解决了周边贫困群众就业创收问题,确保部分贫困群众收入有了保障。
    禾兴牧业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努力克服当前经济发展放慢、疫情影响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困难,主动作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动真情、办实事、讲实效:
    一是金融帮扶。在政府和扶贫办的牵线搭桥支持下,公司设立扶贫基金,每年都拿出纯收益80万元,用于特殊贫困群体的扶贫脱困,共与阜蒙县231户特殊贫困群体签订了金融扶贫协议。
    二是重点帮扶。阜新镇衙门营子村三组村民白金全夫妻俩体弱多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夫妻治病、孩子上学都要用钱,家里生活负担一直很重。公司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指派专人负责,拨出专款6千余元,在雨季来临之前,协调施工人员为其修缮了年久失修的房屋。
    下一步,禾兴牧业将重点打造特色农业培训基地,建特色种养殖产业培训平台,免费向有意向的农户传授知识、经验和技术,使老百姓创业就业有技术、有门路、有保障,“举企业之力、凝企业之智”助力群众致富、助力阜新转型振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