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0-27
2021-10-27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工商注册不能成为造假者的乐园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65
编者按:
    近日,“渤海银行储户存款被挪用”事件成为舆论热点。济民可信集团旗下子公司山禾药业、恒生制药相关人士反映,其公司28亿元存款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其开户银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用于为华业石化南京有限公司提供票据融资担保。由于华业石化未能如期偿还其中一笔到期债务,作为“担保方”,山禾药业、恒生制药公司账户下约5亿元人民币,已经被银行划扣。这起银行票据案,再次暴露出个别银行内控机制存在的风险隐患,此外,针对被担保方华业石化的注册身份造假也暴露出工商注册管理方面的漏洞。编辑特选刊两篇评论,供读者分享。
    银行业最近闹出了匪夷所思的邪事:客户济民可信集团存在渤海银行的30多亿存款,竟然取不出来了!其中有28亿在客户完全不知情的前提下被用于为另外一家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提供贷款质押担保。甚至更变本加厉的是,在客户表达反对意见之后,竟然继续强行划扣4.5亿元为第三方担保。
    银行的天职是妥善保管客户的资金,随存随取是客户的基本权利。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却擅自挪用客户济民可信集团的巨额存款,用客户的存款为不相干的企业作担保,造成客户重大经济损失。如此公然悖逆职业道德的行为,还不是行业内最低层的小金融机构上,而是发生在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此将整个行业的道德水平拖到深沟。
    监管部门对这样的行为是否有所预防措施?虽然不得而知,但据报道,这家银行去年还因为其他违规行为被罚款将近1亿元。看来,监管层也不是对这样的银行完全放任不管,只是未曾及时发现。这就需要认真反思监管技艺是否老练,不能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举一反三。但凡经营意识出现偏差,很可能会在不止一个方面出问题。如同一个人免疫系统脆弱,癌细胞不定会在哪个器官积聚。因此在查出了某类问题时,还要审核其他方面是否也会出现病灶,更要测验其合法经营意识的树立与否。
    的确,银行业开放经营市场的历史很短,浪潮卷涌之时难免泥沙俱下,不规范经营现象在所难免。但这不等于可以挑战行业底线,不等于可以悖逆行业天职。渤海银行南京分行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破坏了职业道德的最底线。能够在香港上市,应该是在业内有一定分量的企业,如果这类企业都经营不正,对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这个事件还暴露了企业工商注册管理方面的漏洞。在这场挪用担保“罗生门”中,被担保方华业石化的身份扑朔迷离,为这场“罗生门”设置了更多的迷宫。它到底是何方神圣能让渤海银行敢于行大不韪?甚至在其最终出现未按时还款的情况下,渤海银行仍从“担保”客户身上强行划走了4.5亿元?于是网上弥漫着对这家企业神秘身份的强烈知情期待。
    有记者通过信息查询系统得知,这家2019年才成立的公司,股东已经四度变更,直到今年7月26日,中国石油集团旗下100%持股的江苏华之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才受让华业石化100%股权。但中国石油集团已经声明了:这是假冒!
    公众能从公开渠道得知的信息,竟然是假的。究竟某个环节还是整个环节都假?不得而知,但即便不造假,时下资本市场流行的层层穿透股权游戏法,也够扰乱公众视野。一层层的外衣不断变换,一次次的股权左腾右挪,搅得外界眼花缭乱,如同雾里看花,使得企业的真面目如同雾中庐山。一会儿“母变子”,转眼又能“子变母”,华业石化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石油集团的全资下属企业。
    中国石油集团在出事以后才辟谣,固然不太尽责,也不免令人追问其监管何时发现,为何没有提早公之于众?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上“李鬼”太多,以至于让“李逵”都懒于打假了。中国电建据说曾被假冒151家。就在10月21日,国资委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披露一批假冒国企名单,竟然有353家之多。名单中一个个“中”字头,俨然与国企沾亲带故,至于“中国”“中华”字头的,那就更唬人了。
    总之,现在市场上有太多的所谓“国企”,令人难辨真伪。
    工商注册固然要便利经营,但也不能成为不法分子造假的温床。究竟哪个环节有漏洞?有关部门该好好检查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