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10-12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共享庭院”让乡村旅游更火 |
|
|
|
|
|
|
政府资金扶持、村民自发筹建,经营农家乐的院落相互打通,按“一户一品”模式发展。除了农家自住的私人空间,游客可以自由穿梭于各家各户的庭院,体验烧烤、采摘、娱乐等不同特色。打造“共享庭院”,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永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次创新探索。 “这种模式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让村民共同受益的同时,也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永新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彬说,相邻院落打通后,还能增进邻里关系,促进民族团结。 共享经济在城市早已不是新鲜事物,永新村的“共享庭院”成为吸引游客慕名前来的乡村新景。去年,全村农家乐收入近70万元;今年国庆节假期,村里农家乐营业额同比翻了近5番。 这在20年前,是村民想都不敢想的事儿。永新村是一个移民村,它所在的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移民搬迁之初,这里是一片风沙肆虐的荒滩,要山没山、要水没水。 近年来,移民们通过拓荒垦地、改善生态,将荒滩建设成产业发展的沃土。借助附近的罗山飞行营地带来的人流量,永新村依托枸杞、黄花菜、滩羊、肉牛等特色种植和养殖业,自主发展乡村旅游,并组织村民外出参加烹饪和住宿服务培训,对标星级宾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有了乡村旅游这一新的支柱产业,移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罗金虎家参与了乡村旅游“共享庭院”建设,主打特色中餐。国庆节期间,罗金虎家几乎天天爆满。自从2018年经营农家乐以来,他家每年各项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 发展乡村旅游也让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平整宽阔的巷道两侧,绿荫成行;颜色清雅的黛瓦白墙,赏心悦目;农家乐的客厅、卧室、卫生间等装修布局和卫生条件与星级宾馆别无二致。 李文彬说,村里对农家乐食宿条件、定价收费等有统一标准,“好口碑”吸引了不少回头客。尝到甜头的永新村将把更多农户纳入“共享庭院”发展计划。 “刚起步的时候,村民都不愿意干,现在争着抢着要干出特色呢。”李文彬说,村里将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做好服务细节,为游客提供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任玮马思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