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9-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奋斗的青春是一场“接力跑” |
——记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董事长李萌 |
作者:
■本报记者李彧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456 |
|
|
|
|
|
|
皇城根下,胡同深处,养出了自信开朗、直率豪爽的北京女孩。对她们最高的赞扬,就是一个“飒”。 而李萌,太当得起这个“飒”字。 仗义的北京大妞、洒脱的处事方式、浑身充满拼劲、厚爱职工的热心肠……是身边人对李萌最多的评价。 自幼跟随父亲创业的李萌,2014年正式走上接班轨道。现如今,她担任创办30余年的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董事长,同时还有两个广为人知的身份——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执行副主任、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会长。 她是在自家企业里主持大局,对员工关怀备至的“当家人”;也是同辈青年企业家群体中令人信服的“大姐大”。带动更多的青年找到自己的创业方向、找到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正是李萌致力于做的一件大事。 18岁以前,李萌曾经当过11年的短跑运动员,还夺得过北京青运会冠军,在接班的过程中,她却更像一个耐力过人的长跑者。奋斗的青春,一边是接力,一边是领跑,对李萌来说,路还很长,梦还很大。 一种血浓于水的传承 许多人认为,接班的年轻一代企业家,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人生仿佛从一开始就开启了“easy模式”。然而,李萌记忆里的童年,却常常是拮据的场景。 从李萌记事起,父亲李少华就离开了国家机关下海创业,每天早出晚归。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也为了给妻女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他曾每天骑着一架破旧的24女式单车,辗转于京城的大街小巷,终于在北京第五幼儿园的一个半地下室开始了他的事业——中国第一家家政公司三替公司,也是王朔小说《顽主》的原型。 创业之初,资金紧缺,家里的钱都被母亲拿出来,补贴父亲的创业,甚至连陪伴李萌童年的钢琴都被无奈地卖掉了。李萌对聚少离多的父亲却没有怨恨,只有理解和心疼,究其原因,就是父亲对她深深的爱。 有一个冬日,真的很冷,父亲突然说要带李萌去吃西餐,李萌开心极了。临出家门前,父亲向李萌保证,“洋洋,今天爸爸请你吃大虾,好不好?”其实,那一天父亲是要去借钱。 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李萌期冀着。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4点、5点、6点……10点。从服务员厌烦的眼神中,李萌看到父亲的尴尬,他还是重复着一遍一遍的打电话,而每次的结果都是失落。 “点不点菜?!我们还要下班呢!”服务员催促道。父亲看看李萌:“洋洋,饿不饿?”李萌懂事地说:“爸爸,我不饿!”父亲的手摸向了裤兜,白色的裤兜翻出来,只有19.8元钱,而那只李萌期待了整晚的大虾是20元。父亲和服务员低声商量着,“对不起,我只有这么多钱,可我答应了我女儿,今天要请她吃一只虾,能不能?” 声音虽然低,但字字句句都钻进了幼小的李萌的耳朵。终于,大虾端上了桌,李萌美美地吃着,而父亲就坐在她对面,静静地看着她,那个眼神李萌永远忘不掉。吃完饭父亲背着她,顶着漫天的鹅毛大雪走回了家。 创业艰辛,维生艰难,父亲的辛苦与不易,给了李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感受。1999年,李萌就要出国读书了。当时,父亲的公司刚刚还上债务,一年收入不过几十万元,但对于女儿一年13万元的学费,10万元的生活费,他毫不犹豫地全力支持。 上飞机那天,父亲叮嘱李萌,一会儿一直往前走别回头,一定好好上学,别辜负爸妈的期望。可李萌压抑了自己半天,还是忍不住回头的时候,发现往日坚强的父亲早已泪流满面。 父亲的眼泪留在李萌的心头,对她的人生始终是一种鞭策,是一种行为校正。父亲对她的爱,也驱使她承担起继创的责任,肩负起父亲的事业与理想。她下定决心,不仅要接班,还要接好班。 父亲创业30余年来,兢兢业业为政府解决问题、为社会解决就业、更为北京市政府解决了最后一批300多名返城老知青的安置工作。替国家、替社会、替百姓排忧解难的承诺,他从没有辜负。“三替公司”这个父亲理想的延续,也成为了李萌生命的另一个部分,成为了李萌自己的理想。 唯有爱与信任不可辜负 在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李萌,也长成了一个不愿辜负爱的人。“唯有爱与信任不可辜负”,这是李萌的座右铭,也是她做人的执念。 2003年,李萌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放弃了海外优厚的岗位和薪资,顺理成章地进了三替集团。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当年和父亲一起创业的那些“老臣”们,把李萌当成“大小姐”供起来,什么事都哄着她,这使得父亲也很无奈。深知自己成了公司的“漏洞”,待了两个月的李萌就自动下岗了。 这时,李萌想起了父亲的话——“你想学会管人,先要学会被管”“老板不是当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才真正体会到这些话的内涵。她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决定,去物美集团“从头再来”找点苦吃,她“隐姓埋名”,从小小的超市理货员干起。 她还记得在超市蔬果组时,冬天每天凌晨两点顶着零下十几度的寒风去新发地农产品中心进货;在美洁组时,为了上货,曾被7米高的卫生纸“墙”倒下来把胳膊砸骨折了;最难忘的是在大肉组,刚去的时候那些师傅都看不起她,诧异一个小女孩能干切猪肉的活吗——结果到后来,她能把一百多斤的半扇生猪往案板上一扔,庖丁解牛一般很快分出各种部位,折服了她的师傅们。 李萌用两年时间从基层理货员一直干到了集团总部,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坚持。离开物美时,李萌做了一份20多页的报告,是关于运营管理方面的,有理有据地指出企业管理中的“跑冒滴漏”。 经历一番闯荡,李萌终于又回到三替集团,这次她有了一套自己的想法和工作方式。从基层项目经理干起,再次开始管理工作,这次她终于得到了周围人和父亲的认可。 2014年底,父亲做心脏支架手术,被推进手术室之前,他说,“如果老爸明天不在了,我对你很不负责任,今天老爸正式宣布你接班企业,我相信你会做好的。”从那天起,他把公司的管理大权正式交给了李萌。 李萌笑谈,自己做过11年的短跑运动员,“接力”是自己的长项。“我们这些愿意接班的子女,见证了父辈的创业过程,也懂得父辈的艰辛。我们从小就树立了传承观念,更希望把家族企业做好。因此,我们在不断探索创新,对这些传统企业加以升级改造,让它们更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几乎与中国互联网风潮同时成长起来的李萌首先决定,将三替集团的物业与家政服务细分、标价,量化成数据,形成可在网上交易的商品。以保姆业为例,会不会外语、能不能育儿、对独立卧室及上下班时间有没有要求等,统统编成数据库,明码标价,上网出售。 很快,“互联网+物业服务”的模式为公司效益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三替公司也再次走在了行业发展的前端。自接任掌门人以来,三替集团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萌迎难而上,如今每年仍保持5%-8%的增长。 李萌一直牢记父亲的教诲,“尊重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善待每一个员工”。公司员工大多是90后,年纪大不了多少的她成了个“当爹当妈”的老板。疫情期间,一天夜里,李萌接到一个电话,一个女孩的哭声让李萌心头一紧。原来是这名返京女员工找不到可以单独封闭的住处,在街上游走了一天,天黑了,她走投无路,情急之中拨通了李萌的电话哭着求救。李萌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让她赶紧来自己家住,马上居家隔离,而自己提着行李搬到了父母家。 最让李萌难忘的是每次到农村招工时,父母们将孩子托付给她的时候,那饱含信任的眼神。“不能辜负每一个人”,在充满父女两代的亲情与责任的三替集团,李萌践行着自己的承诺、自己的理想。 创造年轻一代的精神家园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接手了公司,用自己的管理理念让公司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两代人的公司经营理念能够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正是在这一交一接之间,李萌也开始对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为独生子女,赶上了计划生育这一拨,就意味着必须是你,我是深有感触,必须要回来接管自己家的企业。”很多人管他们叫“富二代”,而李萌却认为,他们是创1.5代,他们仍然在寻求变革,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升级以及自身思维升级。她更愿意将自己称为青年创业者。 刚刚回国时,李萌迫切地想了解中国国情、大政方针,习得行业经验、读懂财务报表、学会当好老板,于是她报了一个总裁班。但总裁班并没有给她想要的东西,她发现除了交了些朋友,一无所获,身边也多是一些“国企大佬”,最小的也比李萌大15岁。 “我很幸运,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身边有三种人:先行者、引路人、同路人。”幸运的是,李萌平顺地度过了企业传承的过渡期。如何帮助更多需要化解困惑的同路人,让有共同经历、共同责任和共同需要的年轻人守望相助呢?在2014年到2015年,为了给自己这一代人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李萌整整奔波了8个月,他们的组织——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终于也应运而生了。 在李萌看来,她“含辛茹苦”培育了六年的商会,比白手起家办一家企业可要难得多、过程艰辛得多,但绝不全是痛苦。商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既是一个国内交往的平台,又是一个国际交往的平台;既是一个对内服务的平台,又是一个对外服务的平台。青年创业者们会在这里找到他们的伙伴,有来自各地、成熟的年轻一代企业家伙伴。同时,商会更像一个“Hub”,将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学术机构、金融机构、媒体等关注青年一代成长的环节连接在了一起。 2018年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联合全国各省级青年组织发起成立全国工商联青年企业家委员会,自此全国的青年企业家小伙伴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从小生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成长的李萌,将理想信念看得很重。在她看来,商会要成为青年企业家的“4S”店,青年商会的平台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年轻一代企业家对这个国家有信心、对他们企业有责任心。年轻一代企业家有信心了,企业员工才能有信心,社会才会稳定,国家的未来才能富强。 几年间在商会里与大家一起成长,李萌自己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工商联为我们搭建的青年企业家平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找到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有工商联这个‘家’,创业路上再多艰辛也相信都会扛过去,因为有强大的理想和信念支撑。”至今,李萌也不会忘记她发起成立北京青年企业家商会的初心,就是要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青年群体正名。“富二代群体,富的是精神,传承的是责任。未来我们更是‘复二代’,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理想是我们未来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而信念更是我们做大做强的决心与信心。” “今天我们的青年企业家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在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着企业的作用。我们也要将青春投身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文化发展大舞台、基层实践大熔炉……用我们的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完美答卷。”李萌如是说。 (本文照片由北京三替城市管理集团提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