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8-1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以党建引领把商会建成会员幸福之家 |
——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商会创建“四好”商会纪实 |
作者:
■本报记者 杨联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79 |
|
|
|
|
|
|
近年来,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商会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上海市黄浦区工商联指导下,商会党支部和商会班子围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进取”沪商精神,积极探索“四好”商会发展之路,结合淮海商会的实际,成功将商会打造成“红色之家、兴业之家、幸福之家”。 近年来,上海市淮海中路街道商会(以下简称淮海商会)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下,在上海市黄浦区工商联指导下,商会党支部和商会班子围绕“两个健康”,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诚信、进取”沪商精神,积极探索打造“四好”商会发展之路,成功将商会打造成“红色之家、兴业之家、幸福之家”。先后荣获2019-2020年度上海市“四好”商会、2019-2020年度全国“四好”商会荣誉称号,及2020年度上海市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示范点称号。商会还成为上海市委统战部“四史教育”基层联系点。 党建引领 共建“红色之家” 淮海商会成立于2006年,现有会员企业113家。商会于2017年6月正式成立独立党支部。黄浦区工商联副会长、淮海中路街道商会会长、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卫慈担任支部书记。 商会党支部成立后,为建设好“红色之家”,做好“两个覆盖”工作,推出了“党建顾问工作法”,由支部成员中的老党员和商会中的优秀党务工作者担任“党建顾问”,与尚未建立党组织的会员企业结对,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推动商会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张德祥是浦江物业的一名老党员,他所结对的吴志强从部队退役后选择了自主创业,开了一家茶馆。老张与小吴结对后成为了好朋友,每当小吴遇到困难,老张会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帮助。经过2年多的“互帮互助”,小吴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激动地说:“是‘党建顾问’让我重新找到了组织,从军营到企业,环境变了,但是对党的忠诚不能变,理想信念不能变,革命军人的本质不能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0年,吴志强被评为优秀会员。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是真心的付出。2021年6月3日,《文汇报》以“入党誓词讲千遍,为民服务熔铸生活点滴”的标题,刊登了商会党员骨干王丽华的事迹。2018年,有着近10年党龄的她,顺利通过公开招募成为“党的诞生地”的一名守护者。她因表现突出,被评选为2020年度优秀志愿者。主动伸出援手,这几乎已成为她的习惯。走在路上,遇上正在导航的游客,她总会顺口问上一句,“需不需要帮忙指路”。作为一名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志愿者,她早已把周边地图“输入”脑海。她说,“穿上这件红马甲,我就有义务帮助解决困难。” 在淮海商会像张德祥、吴志强、王丽华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在榜样的感召下,目前已有4位会员向商会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自觉加入了学习强国的行列。商会还成立了“初心志愿队”,为党的诞生地保驾护航,为社区的人民群众和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守护好精神家园是淮海商会全体会员的共同使命。 为建好“红色之家”,林卫慈带头上党课,把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带领大家提高政治站位。在林卫慈带领下,商会党支部学习蔚然成风,“四史教育”深入人心,“三会一课”形成制度。通过“红色之家”建设,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商会全体会员企业的共识。2021年,林卫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服务立会 共建“兴业之家” 服务是商会立会之本。淮海商会在打造“红色之家”的同时,还不断创新服务,努力与会员企业一道把商会建成“兴业之家”。 林卫慈表示,大部分企业加入商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商会这个平台把企业做大做强,希望在有困难时得到商会的帮助。因此,我们把共建“兴业之家”作为服务会员企业的重要抓手,搭建了“兴业圈”互动平台、商会成立了招商服务中心。先后与巴西中国商会、嘉兴商会、常熟商会等结为友好商会。带领会员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以促进企业加快发展。 淮海商会积极鼓励会员们“大手牵小手”“抱团求发展”。今年1月,商会“兴业圈”首场直播在黄浦区企业服务共享空间举行。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参与观看人数达26.2万人。今年上半年,“兴业圈”举行了12场直播活动,受众面超过100万人次,商会的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根据黄浦区工商联招商工作要求,基层商会去年开始进入“大招商”格局,淮海商会率先成立了招商服务中心。2020年招商工作在黄浦区工商联名列前茅。 以“兴业圈”平台凝聚会员、服务企业,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构建和谐商会。据悉,该商会在共建“兴业之家”过程中,采取会长分工负责制,每位会长、副会长对口一个会员小组,为做到精准服务,商会建立了会长走访会员制度,从走访企业入手,及时了解企业的所思所想所求,目前已走访了80%以上的企业。并在走访的基础上,及时推出“帮扶需求对接清单”,做到会员企业有求商会必应,会员企业有难商会必帮。 2018年,有4位企业家为践行“精准扶贫”在云南普洱市江城县投资兴建了“牛油果”基地,2年以后,基地硕果累累,但销路却成了问题。林卫慈获悉情况后,立即召开支部会议,动员党员为牛油果找市场。在商会的帮助下,很快联系上“天天果园”,并促成双方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解决了“牛油果”销路问题。 2020年2月,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会员企业出现了口罩紧缺问题,为保障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复产,商会立即与巴西中国商会联系采购口罩,并成立了以党员骨干为主的“抗疫志愿队”,并在景鸿物流和东方航空的帮助下从巴西采购到11万只防护口罩并及时送到会员企业手中,保障了这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会员企业家石磊激动地说:“疫情来临时更觉得组织的关心、帮助、支持真好,感谢商会让我们找到了组织。” 奉献爱心 共享“幸福之家” 为了让会员企业感受到“幸福之家”的温暖,淮海商会针对企业文体活动少的特点,组织黄浦区淮海中路楼宇体育促进会为商会会员企业提供健身、健心、健智文体活动,开展摄影比赛、健康旅游、调研走访等活动,深受广大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欢迎。 新冠肺炎疫情让许多餐饮企业受到冲击。该商会会员企业“美临轩”许多员工因疫情无法回家,而饭店也无法正常经营,导致员工收入减少。林卫慈获悉情况后,动员会员们向“美临轩”伸出援手,预订午餐外卖,林卫慈的企业带头参加,在大家的支持下,保障了“美临轩”员工的收入,饭店也得以恢复经营。 疫情期间,商会组织的“抗疫志愿队”不仅向会员企业送口罩,还为坚守在防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看望武汉抗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家属。疫情期间商会企业共捐款捐物达86.3万元。爱心暖流冲破疫情严寒在淮海商会涌动。 在商会的引领下,淮海商会的企业培养了家国情怀,积极投身抗疫斗争、脱贫攻坚战,主动与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澜沧县的贫困村结对,帮助当地村民脱贫。每年还坚持为“蓝天下的挚爱”大型慈善活动捐款。据统计,该商会企业至今参与公益事业捐款总额达1060.5万元。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了迎接“建党百年”大庆,商会组建了“初心志愿者服务队”。商会还组织了近50名会员参与了黄浦区体育局、区级机关党工委和区总工会举办的“赓续百年奋斗路,起航黄浦新征程”红色定向活动。 “服务好会员企业,带领广大会员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是我担任书记和会长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10月27日,林卫慈在接受全国工商联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聘书时表示,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当好商会管家,我们将进一步弘扬“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以建党百年为新起点,把淮海商会建设成“红色之家”“兴业之家”“幸福之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开创新时代商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