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8-04
2021-08-04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近七成95后农民工渴望职业培训

作者: 【记者 郭钇杉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85
    做一天休三天的“三和大神”绝不能代表新生代农民工,95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拼劲超出许多人想象。这是《202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调研报告》的一个新发现:69.1%的95后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机会。
    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工人日报、蚂蚁集团研究院、58同城发布这一报告。
    报告指出,相比一二代农民工,95后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水平和职业技能整体提升,80.5%的人拥有中专或高中学历,44.26%的人掌握制造业技能。
    而与此同时,他们中有44.76%的人出生在城市,或在城市长大,他们比父辈更希望留在城市打拼。这是他们迫切希望学习数字化职业技能背后的根本原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建伟告诉记者,如果新生代农民工,尤其是95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没能随着产业升级、数字化升级而升级,他们的工作年限越长,收入和上升机会并不会因此变得更多,而很可能是相反。如果想通过换工作来实现收入增长,他们身上的职业技能很可能又不匹配。调研显示,63.11%的受访对象表示,找工作主要难在技能跟不上很多工作的要求。
    “农村回不去,城市留不住,他们很可能就成了困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年轻人。”陈建伟说,“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95后农民工甚至愿意自掏腰包,到线上职业培训平台学习的原因。”
    报告调研数据显示,47.14%的受访者最想学习的职业技能是数字化技能,26.86%的人想学习计算机,75.04%的人想从事服务行业,尤其是和互联网相关,数字化程度高的服务业。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告诉记者,数字化职业技能,以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之所以成为95后农民工的热门选择,首先是服务业吸纳就业空间最大,数字化程度也是三个产业中最高的。
    由互联网平台衍生的服务业和数字化新职业,相关互联网平台往往会提供高频次的入职前及入职中的培训机会,掌握相关技能的门槛也适中,是高中和中专学历为主的95后农民工所能适应的。
    随着越来越多数字化新职业被人社部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从业者可通过职称考试来获得落户城市的积分甚至奖励,从而能更好地在城市扎下根来。
    随着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数字新基建越来越成熟,创业门槛和第三方开发门槛越来越低,95后农民工能得以通过学习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短板,打开新的就业空间和机遇。
    报告同时指出,数字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和数字化新职业,在收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认证上,让许多95后农民工实现了收入的上升。但这远远不足以让95后农民工由此集体转型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数字化人才,从而整体性适应产业全面升级、数字化全面升级的需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苏丽锋表示,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国家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如2019年人社部出台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力争2022年末实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普及、普惠”的目标。
    企业也在努力,比如淘宝大学计划在今年9月底前对农民开放1000门线上课程;支付宝为数千名农村女性免费提供了数据标注、在线客服等就业培训;蔡崇信公益基金会为全国2万多名职校学生提供了电商和影视后期制作等实训课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