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8-04
2021-08-04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如何实现酱酒产业理性发展

产区建设和工艺革新或将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者: 【记者 姜虹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22
    近日,由华夏酒报社、中国酒业新闻网主办,北京华都酒业联合主办的,以“JIANG理性发展进行到底”为主题的酱酒理性发展论坛在京举办。本次论坛,旨在共同探索酱酒产业理性发展之路,解锁酱酒产区风格特色,促进酱酒产区区域化、特色化发展。
    随着酱酒产业不断发展,关于酱酒的深入探讨也进入新层面。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认为,产业发展应强化产区建设,打造多元化的行业生态。产区建设也是中国白酒的文化表达、品质表达的重要方向,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酿造出具有区域特点、个性突出、满足人民美好需要的酱香美酒,使酱香酒的市场越来越大,消费人群越来越多,让酱酒产业走上更健康的发展轨道。
    如何实现酱酒产业的理性发展,已经成为业内外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随着各产区企业的技术改革有所突破,为产区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呼吁:“希望酱酒企业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来生产开发酱香为主,两香、三香、更有特色、差异化的优质白酒,把酱酒产业做优、做强、再做大。”
    著名白酒专家季克良在发言中表示:“现在酱酒发展迎来最好的时期,大量的资本进入了酱酒行业,这一方面托起了酱酒的产能大盘,从过去的几千吨、几万吨向几十万吨的方向前进,这特别鼓舞人心。现在有这么多资本进来是好事,但在产能扩大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问题、技术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老酒的问题,老酒和新酒的比例也很重要。要把这些有利的条件和不利的问题处理好、协调好。”
    最大限度的理性思考与探讨,为酱酒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如今的酱酒产业正面临着全新的局面,对此,华夏酒报社社长、总编辑吴贤国表示,无论从酱酒发展历史还是现状来看,酱酒产业早已不再局限于贵州茅台,从西南到东北都拥有完整的酱酒产业基地,也有了完整的技术传承和发展体系,所以不能把酱酒整体和某一个地域关联并标签化,而是应该向消费者宣导不同地域的酱酒各具特色。
    资本与消费或成为酱酒发展重要一环。酱酒产业不断发展,利润率不断创造历史新高。资本随之而来,这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从宏观经济领域来看,“双循环”模式带来产业结构的重构和国内市场机会的转移,大消费领域将成为资本的重要迁移方向,而其中的白酒,尤其是酱酒将是资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
    此前,不少酒企针对酱酒产品进行了新一轮研发。至此,各酱酒产区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产区建设和工艺革新或将成为酱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作为传统的酱酒产区,贵州在酱酒产业中有着先发优势,并对当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展带来了利好。著名白酒专家、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特邀白酒评委、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吴天祥表示:“酱酒产区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糯高粱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户的增收,同时促进了就业。另外,解决了人才的培养问题,促进了技术的创新,促进了临近地区的发展,特别是茅台产区也促进了习水产区的发展。最后,促进了酒旅融合、文旅融合,以及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与贵州不同,山东作为白酒消费大省,在过去的白酒生产中以浓香型为主,随着酱酒热潮来临,由消费热潮带动的产业结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山东省糖酒副食品商业协会会长薛剑锐指出,酱香型白酒在山东过去的销量只有5%多,除浓香型酒外,10%左右的人喝清香型白酒。酱香热之后,山东省是全国最热的区域之一,很多消费者从过去消费浓香型白酒向消费酱香型白酒转移,这一转移十分迅速。
    最后,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华夏酒报社双方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就打造酒类生产经营的制度体系、信用体系、追溯体系、信息化建设、重大活动保障监督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共建。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推进,双方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未来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着力实现优势互补,深化合作领域,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